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王禹偁《寒食》
标题注音:
wáng yǔ chēng hán shí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000 --> 00:00:06,833 王禹偁《寒食》 2 00:00:06,833 --> 00:00:17,200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3 00:00:17,200 --> 00:00:27,333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4 00:00:27,333 --> 00:00:37,200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5 00:00:37,200 --> 00:00:47,300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注音:
jīn nián hán shí zài shāng shān shān lǐ fēng guāng yì kě lián zhì zǐ jiù huā niān jiá dié rén jiā yī shù xì qiū qiān jiāo yuán xiǎo lǜ chū jīng yǔ xiàng mò chūn yīn zhà jìn yān fù shǐ guān xián mò chóu chàng jiǔ qián yóu yǒu zhuàn bēi qián
正文: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br />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br />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br />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译文:
今年寒食节我留在商山,商山里的风情光景也令人喜欢。<br /> 年幼的孩子靠近花朵逗弄蝴蝶,民家住户依傍树木系上秋千。<br /> 原野清晨的葱绿植被刚经过雨水洗涤,街巷迎来春日的光景方才熄灭陈年烟火。<br /> 即使自己身担副使官事清闲也不要感到惆怅,酒钱里还是有撰写碑文得来的钱。
注释:
寒食: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br /> 可怜:令人喜欢,讨人喜欢。<br /> 稚子:幼儿,小孩子。<br /> 撰:写。
创作背景: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抗疏直言为徐铉辩诬,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这首诗作于淳化三年(992年)寒食节,这是他贬官商州后过的第一个寒食节。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寒食》是一首朴素明快的诗,实实在在有点白居易的风格。这首诗如一幅风俗画,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欣欣的喜悦和淡淡的忧烦。<br /> <br /> 这首诗的首联两句点明了诗人此番过寒食节的时间、地点及当地的风光。“今年寒食在商山”,也就是说去年寒食在宋都汴梁,透露出人事变易,今非昔比的感慨。他从繁华的京都贬到这荒僻的山城,从清高的京官降为闲员团练副使,这个落差很大,生活和感情上难免有无可奈何的苦闷,所以在他这时期的诗作中牢骚、思归之句,触目皆是。以前他对宫廷生活的奢侈靡费十分不满,此时他甚至认为官吏是老百姓的蠹虫,他虽然做了官,却又羞于做官。他守正不屈,宠辱不惊,又出身农家,能随遇而安,因而并不为遭贬懊悔。对句“山里风光亦可怜”抒写诗人此时此地的感受。诗人看到商州百姓欢度寒食的情景,觉得山里的风光也是很可爱的。句中用一“亦”字,是与诗人在都城汴梁过寒食的情景相互比较而言的。“亦”字隐隐流露出诗人对汴梁的怀恋和对此番遭贬的愤懑,同时也是他对山乡优美景色的认同与迷恋。这里虽没有汴梁的喧闹繁荣,但汴梁却也没有这里的清爽宁静,他孤独凄凉的心境正与这清爽宁静的山乡相融合。他留连山水,寄情诗酒,以使抑郁的心情得以解脱,一时也能乐以忘忧。<br /> <br /> 颔联、颈联四句是对“山里风光亦可怜”的具体描绘,四句诗分远近两组四个画面,稚子捕蝶,人家秋千,郊原绿色,巷陌春阴,无一不切山中及寒食节令,远近高下,层次分明,清新可爱,宁谧恬静,颇能道出山居之趣,表现出一派恬淡清幽的气氛。<br /> <br /> 颔联两句写了山乡的风情。稚子拈蝶的画面,可以想象孩子当时的动作与心情:轻手轻脚、慢慢靠近,担心害怕,唯恐蝴蝶飞去,捉住了快乐,捉不住也快乐,一个“拈”字,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孩子的稚气和可爱神态,这句诗中充满童趣。不过,寒食时节中国北方尚是早春天气,乍暖还寒,并无野花与蝴蝶,诗人如此写,融注了自己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表明他对山乡生活的熟稔。打秋千是中国广大农民冬季的娱乐方式,冬闲无事,农民无以为乐,就在两树之间各系一条绳子,中间绑以踏板,就成了秋千,儿童和成年人乐此不疲。秋千春秋时代就有,至今犹存,可见农民之喜爱。“就花”与“依树”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极真实、传神,情趣横生。这两句犹如一幅生动淡雅的山乡风情画。<br /> <br /> 颈联两句写了山乡的景色。是时也,草木争春,勃发新绿,在一片嫩绿的郊外原野,又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涤,更是一尘不染,绿得鲜亮照人。城里的街道,路旁绿荫点染,春意袭人。这一天又全城禁火,无烟雾缭绕,空气更加清新明净,整个环境纯洁新妍,令人赏心悦目。所写的景色,与作者当时闲适的心境水乳交融,在淡泊中透出悠然之趣,在写风光节俗之间,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身在乡村的悠闲惬意。<br /> <br /> 尾联两句写诗人当时的心情。表面上是写节日痛饮,骨子里却隐含着深深的郁愤。虽然商州的风土人情给人以好感,但由于这春日的阴郁,不由得使人想起自己的不得志。诗人劝慰自己不要因为当团练副使惆怅,说明他正满腹惆怅。这种惆怅一来自闲,二来自贫。团练副使确实是个闲官,无事可干,他这时期写的诗多处写到“闲”字,如《闲居》:“何必问生涯,幽闲度岁华。”《日长简仲咸》:“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五更睡》:“如将闲比贵,此味敌公卿。”闲得百无聊赖,就产生惆怅。为了排解这种惆怅,就借酒浇愁。最后一句反衬了他的贫。团练副使为从八品,俸禄自然菲薄,饮酒常常付不起酒钱,幸好,所得“润笔”可供酒资,要用“润笔”支付酒钱,说明贫。他的《次韵和仲咸对雪散吟三十韵》中自注云“副使俸惟茶一包”;《御书钱》中说“谪官无俸突无烟”,《寄献仆射相公》中说“谪官无俸不胜贫”,都表现了当日生活的窘迫,正可与此诗相对应。但他贫而不堕其志,一次皇帝令京兆府(长安,今西安)赐予酒钱,他竟让而不受。后两句表露了他无以名状的哀愁与无法排解的惆怅,以旷语作结,实是发泄自己官冷俸微的牢骚。<br /> <br /> 这首诗浸透着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与宋初诗坛上的浮华诗风大相径庭。王禹偁是反对浮华诗风的诗人,师法和推崇杜甫、白居易,他的诗有杜诗的关注现实,又有白诗的妇孺能解,这首诗可见一斑。诗中描写了清新的自然景观,也表露了浓重的惆怅心情,这种惆怅是对景难排的。
简析:
《寒食》是一首七言律诗,为一首风物诗,写的是寒食的节俗和自然人文风光,诗中流露出思念京都汴梁之情,亦描绘了商州的风士人情,反映出诗人在无奈的清闲中自得其乐的情绪。此诗首联点明诗人此番过寒食节的时间、地点及当地的风光;颔联两句写山乡的风情;颈联两句写山乡的景色;尾联两句写诗人当时的心情。全诗语言浅切,层次清楚,叙述从容连贯,没有突兀惊人的意象,也没有跳荡的表现,色彩鲜明但并不浓腻。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720/250720王禹偁-寒食.mp3
体裁代码:
43
作者代码:
1095400
体裁排序代码:
10954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