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刘禹锡《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标题注音:
liú yǔ xī qiū rì sòng kè zhì qián shuǐ yì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000 --> 00:00:12,333 刘禹锡《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2 00:00:12,333 --> 00:00:20,733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3 00:00:20,733 --> 00:00:29,166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4 00:00:29,166 --> 00:00:37,600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5 00:00:37,600 --> 00:00:46,266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注音:
hòu lì lì shā jì tián jiā lián zhú xī fēng lín shè rì gǔ máo wū wǔ shí jī què zào wǎn hé dì dié fēi qiū cǎo qí yì lóu gōng shù jìn pí mǎ zài sān sī
正文: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br />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br />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br />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译文:
管理驿站的官吏站在水边,农家连着竹林中的小溪。<br /> 枫林里传来社日祭神的鼓声,中午时分茅屋里响起鸡啼。<br /> 喜鹊在秋熟庄稼里鸣叫,蝴蝶在秋草垅上翩翩飞舞。<br /> 在靠近驿亭的树下,疲惫的马儿在不住地长声嘶鸣。
注释:
潜水:即前河,在今安徽潜山,东南流入皖水。<br /> 驿:驿站。<br /> 候吏:管理驿站的官吏。<br /> 竹溪:竹林中的小溪。<br /> 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社日分春社秋社,此指秋社。<br /> 午时:中午前后。<br /> 晚禾:泛指秋熟庄稼。<br /> 畦(qí):田垄。<br /> 驿楼:即驿亭。<br /> 宫树:屋旁之树。宫,房屋的通称,此处复指驿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至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之间,当时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秋社之日诗人送客至潜水驿,有感而作此诗。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这是一首写驿站送客的诗。此诗写诗人驿站送客时的所见所闻,其中首尾两联点明送客,中间四句都是写景。全诗采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乡村风俗画。<br /> <br /> 首句写驿馆的官员早已站立在潜水河的沙洲边迎接。“沙际”二字点明送别之地。接着介绍了送别之地的环境:竹溪环绕田舍,宁静清新,一派田园风光,一派水乡野趣。<br /> <br /> 颔联描绘了一幅农家画面,把乡村民俗写得有声有色。“枫林”“茅屋”是送别时所见。秋日中午,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构成一幅祥和温馨的农村安居图。<br /> <br /> 颈联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鹊噪之动衬托禾地之静,蝶飞的动景衬托晚禾秋草的静景,晚禾秋景的视觉与鹊噪的听觉描写相结合,“鹊噪晚禾地”的远景和“蝶飞秋草畦”的近景相结合。<br /> <br /> 尾联两句写远行之人看到驿站后的心情,照应诗题,点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结句写马匹一次又一次发出欢乐的嘶鸣,衬托旅人的欢快之情。<br /> <br /> 全诗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紧紧围绕潜水驿,写其周围村庄、田野秋天社日的风光景色,采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写景,从村内写到村外,从人类写到虫鸟花草,描绘出一片祥和之景,烘托渲染出依依惜别之情。其中“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这两句,很受北宋诗人王安石所激赏,曾亲笔书之悬挂于府第中(《雪浪斋日记》)。王安石《即事》“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二句就脱胎于此联(《复斋漫录》)。
简析: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诗人驿站送客时的所见所闻,其中首尾两联点明送客,中间四句都是写景。全诗借景抒情,诗中采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摹画出一幅乡村风俗画,绘出一片祥和之景,烘托渲染出依依惜别之情,意趣盎然。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828/250828刘禹锡-秋日送客至潜水驿.mp3
体裁代码:
36
作者代码:
1077200
体裁排序代码:
10772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