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黄景仁《杂感》
标题注音:
huáng jǐng rén zá gǎn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注音:
xiān fó máng máng liǎng wèi chéng zhǐ zhī dú yè bù píng míng fēng péng piāo jìn bēi gē qì ní xù zhān lái bó xìng míng shí yǒu jiǔ rén kān bái yǎn bǎi wú yí yòng shì shū shēng mò yīn shī juàn chóu chéng chèn chūn niǎo qiū chóng zì zuò shēng
正文: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br />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br />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br />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译文: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br />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慨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br />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br />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注释:
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br /> 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br /> 薄幸:对女子负心。<br /> 谶:将来会应验的话。
创作背景:
《杂感》是诗人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写的,当时诗人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诗人业师邵齐焘不忍看弟子镂心苦吟,增病劳形,屡加劝诫,诗人深感师恩,却不能放弃不平则鸣的诗艺追求,仍愤愤不平,于是写下这首诗。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本诗基调: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一个“只”字仿佛自嘲,实是发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不平鸣,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言也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br /> <br /> 风中飞蓬飘尽悲歌之气,一片禅心却只换得薄幸之名。宋道潜诗有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如此清妙之音被作者如此化用,倒成了牢骚满腹的出气筒。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薄幸,对女子负心。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慨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br /> <br /> 颈联更是狂放愤慨: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只配让人用白眼去看,好似当年阮籍的做派;“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是道出了后来书生的酸涩心事,此句既是自嘲,亦是醒世。<br /> <br /> 尾联说不要因为诗多说愁,成了谶语,春鸟与秋虫一样要作声。不是只能作春鸟欢愉,秋虫愁苦一样是一种自然。此句传承以上愤慨之气,再次将作者心中的不平推至高潮。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br /> <br /> 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诗歌,除了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也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七言律诗《杂感》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简析:
《杂感》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主要是为了诗人自身的穷愁愤懑而发,诗意俊逸但不深厚。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其语言口语化,天然凑泊,反语的手法更能突出其愤愤不平的心情,充分反映出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之情 。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1017/251017黄景仁-杂感.mp3
体裁代码:
57
作者代码:
1174900
体裁排序代码:
11749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