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标题注音:
lǐ bái lín jiāng wáng jié shì gē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注音:
dòng tíng bái bō mù yè xī yàn hóng shǐ rù wú yún fēi wú yún hán yàn hóng kǔ fēng háo shāo sù xiāo xiāng pǔ jié shì bēi qiū lèi rú yǔ bái rì dāng tiān xīn zhào zhī kě yǐ shì míng zhǔ zhuàng shì fèn xióng fēng shēng ān dé yǐ tiān jiàn kuà hǎi zhǎn cháng jīng
正文: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br /> 吴云寒,燕鸿苦。<br />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br />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br /> 壮士愤,雄风生。<br />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br />
译文:
洞庭湖的秋天,白浪连天,树木叶落稀疏,北方的鸿雁开始飞入吴地。<br /> 吴云寒冻,鸿雁号苦。<br /> 北风呼啸,鸿雁夜宿潇湘沙浦,王节士悲秋泪如雨飞。<br /> 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照亮了你对明主的忠诚之心。<br /> 壮士愤慨不已,雄风顿时横生。<br /> 怎样才能手挥倚天剑,跨海斩除长鲸?
注释:
《汉书·艺文志·杂赋》录《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南朝陆厥作《临江王节士歌》。清王琦认为是对上题的误合,李白沿袭了这个误合。<br /> “节士”句:节士,有节操之士。《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全句谓节士悲秋,泪流如雨。<br /> 雄风:强劲之风。<br /> 倚天剑:极言剑之长。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br /> 长鲸:指巨寇。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与杜甫、 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也许是因为李白喜欢皎洁的缘故,他的诗里使用最多的色彩词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笔下,几乎什么都可以成为白的。“白玉”“白石”“白云”“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鸥”,自不待言;“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临江王节士歌》)李白就这样用他的诗笔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地。把燕鸿比喻自己,白波比喻皎洁,蕴含不与别人同流合污之意。<br /> <br /> “吴云寒,燕鸿苦”,虽说吴云寒冻,鸿燕号苦。实则暗寓仕途不通,得罪京城权贵而遭排挤,暗暗叫苦之意。<br /> <br />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描绘出一幅节士悲秋、泪流如雨的凄冷景色图。<br /> <br />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该诗以“跨海斩长鲸”一句将临江节士的威猛与豪迈刻画得淋漓尽致。<br /> <br /> 整体来看,此诗写节士悲秋,激情递发,思欲报国。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白日”以下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报明主”,意谓报国之心,白日可鉴。后四句写节士发奋报国,立志灭敌。
简析:
此诗意境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处处流露出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后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诗中以古今烈士为颂美对象,表露出诗人怀报国之心、勇担强国之任;寓含着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失落,亦有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决绝之情。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1017/251017李白-临江王节士歌.mp3
体裁代码:
36
作者代码:
1070100
体裁排序代码:
10701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