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留下逍遥诀,四字凝神入气穴。<br />
六月俄看白雪飞,三更又见日轮赫。<br />
水中吹起藉巽风,天上游归食坤德。<br />
更有一句玄中玄,无何有乡是真宅。<br />
<br />
律诗一首,玄奥已尽。大道之要,不外“无为而为”四宇。惟无为,故不滞方所形象,惟无为而为,故不堕顽空死虚。作用不外一中,而枢机全在二目。二目者,斗柄也,斡旋造化,转运阴阳。其大药,则始终一水中金,即水乡铅而已。前言回光,乃指点初机,从外以制内,即辅以得主。此为中、下之士,修下二关,以透上一关者也。今路头渐明,机括渐熟,天不爱道,直泄无上宗旨。诸子秘之秘之,勉之勉之!<br />
<br />
夫回光,其总名耳。工夫进一层,则光华盛一番,回法更妙一番。前者由外制内,今则居中御外。前者即辅相主,今则奉主宣猷,面目一大颠倒矣。<br />
<br />
法子欲入静,先调摄身心,自在安和。放下万缘,一丝不挂。天心正位乎中,然后两目垂帘,如奉圣旨以召大臣,孰敢不至?次以两目内照坎宫,光华所到,真阳即出以应之。<br />
<br />
离,外阳而内阴,乾体也。一阴入内而为主,随物生心,顺出流转。今回光内照,不随物生,阴气即住,而光华注照,则纯阳也。同类必亲,故坎阳上腾。非坎阳也,仍是乾阳应乾阳耳。二物一遇,便纽结不散,氤氲活动,倏来倏往,倏浮倏沉。自己元宫中,恍若太虚无量,遍身轻妙欲腾,所谓云满千山也。次则来往无踪,浮沉无辨,脉住气停,此则真交媾矣,所谓月涵万水也。俟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动,此则一阳来复,活子时也。然而此中消息要细说。<br />
<br />
凡人一视一听,耳目逐物而动,物去则已。此之动静,全是民庶,而天君反随之役,是常与鬼居矣。今则一动一静,皆与人俱。人乃真人,即身中天君也。彼动则与之俱动,动则天根也;彼静则与之俱静,静则月窟也;动静无端,亦与之为动静无端;休息上下,亦与之为休息上下。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也。<br />
<br />
天心镇静,动违其时,则失之嫩;天心已动,而后动以应之,则失之老;天心一动,即以真意上升乾宫,而神光视顶,为导引焉,此动而应时者也。天心既升乾顶,游扬自得,忽而欲寂,急以真意引入黄庭,而目光视中黄神室焉。既而欲寂者,一念不生矣;视内者,忽忘其视矣。尔时身心,便当一场大放,万缘泯迹,即我之神室鼎炉,亦不知在何所。欲觅己身,了不可得。此为天入地中,众妙归根之时也,即此便是“凝神入气穴”。<br />
<br />
夫一回光也,始而散者欲敛,六用不行,此为“涵养本原,添油接命”也。既而敛者,自然优游,不费纤毫之力,此为“安神祖窍,翕聚先天”也。既而影响俱灭,寂然大定,此为“蛰藏气穴,众妙归根”也。一节中具有三节,一节中具有九节,且待后日发挥。<br />
<br />
今以一节中具有三节言之:当其涵养而初静也,翕聚亦为涵养,蛰藏亦为涵养,至后而涵养皆蛰藏矣。中一层可类推,不易处而处分矣。此为无形之窍,千处万处一处也。不易时而时分焉,此为无候之时,元会运世一刻也。<br />
<br />
凡心非静极则不能动,动动忘动,非本体之动也。故曰,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若不感于物而动,即天地之动也。不以天之动,对天之性句,落下说个欲字,欲在有物也。此为出位之思,动而有动矣。一念不起,则正念乃生,此为真意。寂然大定中,而天机忽动,非无意之动乎?无为而为,即此意也。诗首二句,全括金华作用。次二句是日月互体意。六月,即离火也。白雪飞,即离中真阴,将返乎坤也。三更,即坎水也。日轮,即坎中一阳,将赫然而返乎乾也。取坎填离,即在其中。次二句,说斗柄作用,升降全机。水中非坎乎?目为巽风,目光照入坎宫,摄召太阳之精是也。天上即乾宫。游归食坤德,即神入气中,天入地中,养火也。末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诀中之诀,始终离不得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也。圣学以知止始,以止至善终,始乎无极,归乎无极。<br />
<br />
佛以无住而生心,为一大藏教旨。吾道以“致虚”二字,完性命全功。总之三教,不过一句,为出死护生之神丹。“神丹”为何?曰,一切处无心而已。吾道最秘者沐浴,如此一部全功,不过“心空”二字,足以了之。今一言指破,省却数十年参访矣。<br />
<br />
子辈不明一节中具有三节,我以佛家“空、假、中”三观为喻。三观先空,看一切物皆空;次假,虽知其空,然不毁万物,仍于空中建立一切事;既不毁万物,而又不着万物,此为中观。当其修空观时,亦知万物不可毁,而又不着,此兼三观也,然毕竟以看得空为得力。故修空观,则空固空,假亦空,中亦空。修假观,是用上得力居多,则假固假,空亦假,中亦假。中道时亦作空想,然不名为空,而名为中矣。亦作假观,然不名为假,而名为中矣。至于中,则不必言矣。吾虽有时单言离,有时兼说坎,究竟不曾移动一句。开口提云:枢机全在二目。所谓枢机者,用也。用此斡旋造化,非言造化止此也。六根七窍,悉是光明藏,岂取二目而他概不问乎?用坎阳,仍用离光照摄,即此便明。朱子(云阳,讳元育,北宗派)尝云:“瞎子不好修道,聋子不妨。”与吾言何异?特表其主辅轻重耳。<br />
<br />
日月原是一物。日中含真阴,是真月之精。月窟不在月而在日,所谓月之窟也。不然只言月足矣。月中翕真阳,是真日之光。日光反在月中,所谓天之根也。不然,只言天足矣。一日一月,分开止是半个,合来方成一个全体。如一夫一妇,独居不成室家。有夫有妇,方算得一家完全。然而物难喻道,夫妇分开,不失为两人。日月分开,不成全体矣。知此则耳目犹是也。吾谓瞎子已无耳,聋子已无目,如此看来,说甚一物,说甚两物,说甚六根,六根一根也。说甚七窍,七窍一窍也。吾言只透露其相通处,所以不见有两。子辈专执其隔处,所以随处换却眼睛。
太乙金华宗旨·第八章·逍遥诀
玉清留下逍遥诀
四字凝神入气穴
六月俄看白雪飞
三更又见日轮赫
水中吹起藉巽风
天上游归食坤德
更有一句玄中玄
无何有乡是真宅
律诗一首,玄奥已尽
大道之要,不外“无为而为”四宇
惟无为,故不滞方所形象
惟无为而为,故不堕顽空死虚
作用不外一中,而枢机全在二目
二目者,斗柄也
斡旋造化,转运阴阳
其大药,则始终一水中金
即水乡铅而已
前言回光,乃指点初机
从外以制内,即辅以得主
此为中、下之士,修下二关
以透上一关者也
今路头渐明,机括渐熟
天不爱道,直泄无上宗旨
诸子秘之秘之,勉之勉之!
夫回光,其总名耳
工夫进一层,则光华盛一番
回法更妙一番
前者由外制内,今则居中御外
前者即辅相主,今则奉主宣猷
面目一大颠倒矣
法子欲入静,先调摄身心
自在安和
放下万缘,一丝不挂
天心正位乎中,然后两目垂帘
如奉圣旨以召大臣,孰敢不至?
次以两目内照坎宫,光华所到
真阳即出以应之
离,外阳而内阴,乾体也
一阴入内而为主,随物生心
顺出流转
今回光内照,不随物生,阴气即住
而光华注照,则纯阳也
同类必亲,故坎阳上腾
非坎阳也,仍是乾阳应乾阳耳
二物一遇,便纽结不散,氤氲活动
倏来倏往,倏浮倏沉
自己元宫中,恍若太虚无量
遍身轻妙欲腾,所谓云满千山也
次则来往无踪,浮沉无辨,脉住气停
此则真交媾矣,所谓月涵万水也
俟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动
此则一阳来复,活子时也
然而此中消息要细说
凡人一视一听,耳目逐物而动
物去则已
此之动静,全是民庶
而天君反随之役,是常与鬼居矣
今则一动一静,皆与人俱
人乃真人,即身中天君也
彼动则与之俱动,动则天根也;
彼静则与之俱静,静则月窟也;
动静无端,亦与之为动静无端;
休息上下,亦与之为休息上下
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也
天心镇静,动违其时,则失之嫩;
天心已动,而后动以应之,则失之老;
天心一动,即以真意上升乾宫
而神光视顶
为导引焉,此动而应时者也
天心既升乾顶,游扬自得,忽而欲寂
急以真意引入黄庭
而目光视中黄神室焉
既而欲寂者,一念不生矣;
视内者,忽忘其视矣
尔时身心,便当一场大放,万缘泯迹
即我之神室鼎炉,亦不知在何所
欲觅己身,了不可得
此为天入地中,众妙归根之时也
即此便是“凝神入气穴”。
夫一回光也,始而散者欲敛
六用不行
此为“涵养本原,添油接命”也
既而敛者,自然优游,不费纤毫之力
此为“安神祖窍,翕聚先天”也
既而影响俱灭,寂然大定
此为“蛰藏气穴,众妙归根”也
一节中具有三节,一节中具有九节
且待后日发挥
今以一节中具有三节言之:
当其涵养而初静也
翕聚亦为涵养
蛰藏亦为涵养,至后而涵养皆蛰藏矣
中一层可类推,不易处而处分矣
此为无形之窍,千处万处一处也
不易时而时分焉,此为无候之时
元会运世一刻也
凡心非静极则不能动,动动忘动
非本体之动也
故曰,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若不感于物而动,即天地之动也
不以天之动,对天之性句
落下说个欲字,欲在有物也
此为出位之思,动而有动矣
一念不起,则正念乃生,此为真意
寂然大定中,而天机忽动
非无意之动乎?
无为而为,即此意也
诗首二句,全括金华作用
次二句是日月互体意
六月,即离火也
白雪飞,即离中真阴,将返乎坤也
三更,即坎水也
日轮,即坎中一阳
将赫然而返乎乾也
取坎填离,即在其中
次二句,说斗柄作用,升降全机
水中非坎乎?
目为巽风,目光照入坎宫
摄召太阳之精是也
天上即乾宫
游归食坤德,即神入气中
天入地中,养火也
末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
诀中之诀
始终离不得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也
圣学以知止始,以止至善终
始乎无极,归乎无极
佛以无住而生心,为一大藏教旨
吾道以“致虚”二字,完性命全功
总之三教,不过一句
为出死护生之神丹
“神丹”为何?
曰,一切处无心而已
吾道最秘者沐浴,如此一部全功
不过“心空”二字,足以了之
今一言指破,省却数十年参访矣
子辈不明一节中具有三节
我以佛家“空、假、中”三观为喻
三观先空,看一切物皆空;
次假,虽知其空
然不毁万物,仍于空中建立一切事;
既不毁万物,而又不着万物
此为中观
当其修空观时,亦知万物不可毁
而又不着
此兼三观也,然毕竟以看得空为得力
故修空观,则空固空
假亦空,中亦空
修假观,是用上得力居多,则假固假
空亦假,中亦假
中道时亦作空想,然不名为空
而名为中矣
亦作假观,然不名为假,而名为中矣
至于中,则不必言矣
吾虽有时单言离,有时兼说坎
究竟不曾移动一句
开口提云:枢机全在二目
所谓枢机者,用也
用此斡旋造化,非言造化止此也
六根七窍,悉是光明藏
岂取二目而他概不问乎?
用坎阳,仍用离光照摄,即此便明
朱子(云阳,讳元育
北宗派)尝云:“瞎子不好修道
聋子不妨
”与吾言何异?
特表其主辅轻重耳
日月原是一物
日中含真阴,是真月之精
月窟不在月而在日,所谓月之窟也
不然只言月足矣
月中翕真阳,是真日之光
日光反在月中,所谓天之根也
不然,只言天足矣
一日一月,分开止是半个
合来方成一个全体
如一夫一妇,独居不成室家
有夫有妇,方算得一家完全
然而物难喻道,夫妇分开
不失为两人
日月分开,不成全体矣
知此则耳目犹是也
吾谓瞎子已无耳,聋子已无目
如此看来,说甚一物
说甚两物,说甚六根,六根一根也
说甚七窍,七窍一窍也
吾言只透露其相通处,所以不见有两
子辈专执其隔处,所以随处换却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