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的回忆1
史铁生
庙的回忆(1),史铁生
据说,过去北京城内的每一条胡同都有庙,或大或小总有一座。
这或许有夸张成分。
但慢慢回想,我住过以及我熟悉的胡同里,确实都有庙或庙的遗迹。
在我出生的那条胡同里,与我家院门斜对着,曾经就是一座小庙。
我见到它时它已改做油坊,庙门、庙院尚无大变,唯走了僧人,常有马车运来大包大包的花生、芝麻,院子里终日磨声隆隆,呛人的油脂味经久不散。
推磨的驴们轮换着在门前的空地上休息,打滚儿,大惊小怪地喊叫。
从那条胡同一直往东的另一条胡同中,有一座大些的庙,香火犹存。
或者是庵,记不得名字了,只记得奶奶说过那里面没有男人。
那是奶奶常领我去的地方,庙院很大,松柏森然。
夏天的傍晚不管多么燠热难熬,一走进那庙院立刻就觉清凉,我和奶奶并排坐在庙堂的石阶上,享受晚风和月光,看星星一颗一颗亮起来。
僧尼们并不驱赶俗众,更不收门票,见了我们唯颔首微笑,然后静静地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如晚风掀动松柏的脂香似有若无。
庙堂中常有法事,钟鼓声、铙钹声、木鱼声,噌噌吰吰,那音乐让人心中犹豫。
诵经声如无字的伴歌,好像黑夜的愁叹,好像被灼烤了一白天的土地终于得以舒展便油然飘缭起的雾霭。
奶奶一动不动地听,但鼓励我去看看。
我迟疑着走近门边,只向门缝中望了一眼,立刻跑开。
那一眼印象极为深刻。
现在想,大约任何声音、光线、形状、姿态,乃至温度和气息,都在人的心底有着先天的响应,因而很多事可以不懂但能够知道,说不清楚,却永远记住。
那大约就是形式的力量。
气氛或者情绪,整体地袭来,它们大于言说,它们进入了言不可及之域,以至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本能地审视而不单是看见。
我跑回到奶奶身旁,出于本能,我知道了那是另一种地方,或是通向着另一种地方
比如说树林中穿流的雾霭,全是游魂。
奶奶听得入神,摇撼她她也不觉,她正从那音乐和诵唱中回想生命,眺望那另一种地方吧。
我的年龄无可回想,无以眺望,另一种地方对一个初来的生命是严重的威胁。
我钻进奶奶的怀里不敢看,不敢听也不敢想,唯觉幽冥之气弥漫,月光也似冷暗了。
这个孩子生而怯懦,禀性愚顽,想必正是他要来这人间的缘由。
上小学的那一年,我们搬了家,原因是若干条街道联合起来成立了人民公社,公社机关看中了我们原来住的那个院子以及相邻的两个院子,于是他们搬进来我们搬出去。
我记得这件事进行得十分匆忙,上午一通知下午就搬,街道干部打电话把各家的主要劳力都从单位里叫回家,从中午一直搬到深夜。
这事很让我兴奋,所有要搬走的孩子都很兴奋,不用去上学了,很可能明天和后天也不用上学了,而且我们一齐搬走,搬走之后仍然住在一起。
我们跳上运家具的卡车奔赴新家,觉得正有一些动人的事情在发生,有些新鲜的东西正等着我们。
可惜路程不远,完全谈不上什么经历新家就到了。
不过微微的失望转瞬即逝,我们冲进院子,在所有的屋子里都风似的刮一遍,以主人的身份接管了它们。
从未来的角度看,这院子远不如我们原来的院子,但新鲜是主要的。
新鲜与孩子天生有缘,新鲜在那样的季节里统统都被推崇,我们才不管院子是否比原来的小或房子是否比原来的破,立刻在横倒竖歪的家具中间捉迷藏,疯跑疯叫。
把所有的房门都打开然后关上,把所有的电灯都关上然后打开,爬到树上去然后跳下来,被忙乱的人群撞倒然后自己爬起来,为每一个新发现激动不已,然后看看其实也没什么……最后集体在某一个角落里睡熟,睡得不省人事,叫也叫不应。
那时母亲正在外地出差,来不及通知她,几天后她回来时发现家已经变成了公社机关,她在那门前站了很久才有人来向她解释,大意是:不要紧放心吧,搬走的都是好同志,住在哪儿和不住在哪儿都一样是革命需要。
新家所在之地叫“观音寺胡同”,顾名思义那儿也有一座庙。
那庙不能算小,但早已破败,久失看管。
庙门不翼而飞,院子里枯藤老树荒草藏人。
侧殿空空。
正殿里尚存几尊泥像,彩饰斑驳,站立两旁的护法天神怒目圆睁但已赤手空拳,兵器早不知被谁夺下扔在地上。
我和几个同龄的孩子便捡起那兵器,挥舞着,在大殿中跳上跳下杀进杀出,模仿俗世的战争,朝残圮的泥胎劈砍,向草丛中冲锋,披荆斩棘草叶横飞,大有堂吉诃德之神采,然后给寂寞的老树“施肥”,擦屁股纸贴在墙上……做尽亵渎神灵的恶事然后鸟儿一样在夕光中回家。
很长一段时间那儿都是我们的乐园,放了学不回家先要到那儿去,那儿有发现不完的秘密,草丛中有死猫,老树上有鸟窝,幽暗的殿顶上据说有蛇和黄鼬,但始终未得一见。
有时是为了一本小人书,租期紧,大家轮不过来,就一齐跑到那庙里去看,一个人捧着大家围在四周,大家都说看好了才翻页。
谁看得慢了,大家就骂他笨,其实都还识不得几个字,主要是看画,看画自然也有笨与不笨之分。
或者是为了抄作业,有几个笨主儿作业老是不会,就抄别人的,庙里安全,老师和家长都看不见。
佛嘛,心中无佛什么事都敢干。
抄者撅着屁股在菩萨眼皮底下紧抄,被抄者则乘机大肆炫耀其优越感,说一句“我的时间不多你要抄就快点儿”,然后故意放大轻松与快乐,去捉蚂蚱、逮蜻蜓,大喊大叫地弹球儿、扇三角,急得抄者流汗,撅起的屁股有节奏地颠,嘴中念念有词,不时扭起头来喊一句:“等我会儿嘿!”
其实谁也知道,没法等。
还有一回专门是为了比赛胆儿大。
“晚上谁敢到那庙里去?”
“这有什么,嘁!”
“有什么?
有鬼,你敢去吗?”
“废话!
我早都去过了。”
“牛×!”
“嘿,你要不信嘿……今儿晚上就去你敢不敢?”
“去就去有什么呀,嘁!”
“行,谁不去谁孙子敢不敢?”
“行,几点?”“九点。”
“就怕那会儿我妈不让我出来。”
“哎哟喂,不敢就说不敢!”
“行,九点就九点!”
那天晚上我们真的到那庙里去了一回,有人拿了个手电筒,还有人带了把水果刀好歹算一件武器。
我们走进庙门时还是满天星斗,不一会儿天却阴上来,而且起了风。
我们在侧殿的台阶上蹲着,挤成一堆儿,不敢动也不敢大声说话,荒草摇摇,老树沙沙,月亮在云中一跳一跳地走。
有人说想回家去撒泡尿。
有人说撒尿你就到那边撒去呗。
有人说别的倒也不怕,就怕是要下雨了。
背景切换
拼音切换
添加到听单
评论 0
0:00 0:00
列表循环
快退15秒
上一首
下一首
快进15秒
播放列表
播放列表

我的收藏
浏览历史
现当代散文
史铁生
1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2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3
鲁迅《藤野先生》
鲁迅
4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5
毛泽东《对日战争宣言》
毛泽东
6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毛泽东
7
茅盾《白杨礼赞》
茅盾
8
郁达夫《故都的秋》
郁达夫
9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朱自清
10
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
11
朱自清《匆匆》
朱自清
12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13
老舍《想北平》
老舍
14
余秋雨《遇见》
余秋雨
15
史铁生《我与地坛》
史铁生
16
史铁生《我二十一岁那年》
史铁生
17
史铁生《墙下短记》
史铁生
18
史铁生《想念地坛》
史铁生
19
史铁生《合欢树》
史铁生
20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21
史铁生《黄土地情歌》
史铁生
22
史铁生《我的梦想》
史铁生
23
史铁生《好运设计》
史铁生
24
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史铁生
25
史铁生《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
26
史铁生《我的幼儿园》
史铁生
27
史铁生《二姥姥》
史铁生
28
史铁生《一个人形空白》
史铁生
29
史铁生《叛逆者》
史铁生
30
史铁生《老家》
史铁生
31
史铁生《庙的回忆1》
史铁生
32
史铁生《庙的回忆2》
史铁生
33
史铁生《庙的回忆3》
史铁生
34
史铁生《病隙碎笔1》
史铁生
35
史铁生《病隙碎笔2》
史铁生
36
史铁生《病隙碎笔3》
史铁生
37
史铁生《病隙碎笔4》
史铁生
38
史铁生《病隙碎笔5》
史铁生
39
史铁生《病隙碎笔6》
史铁生
40
安大叔《我的母亲》
安大叔
41
崛起之路
佚名
庙的回忆1 - 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