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中
贾谊
过秦论·中,贾谊,两汉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若是,何也?
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
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
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
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
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
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
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
繁刑严诛,吏治刻深。
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纪。
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
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
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
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
是二世之过也。
背景切换
译文切换
拼音切换
添加到听单
评论 0
0:00 0:00
列表循环
快退15秒
上一首
下一首
快进15秒
播放列表
播放列表

我的收藏
浏览历史
汉文
贾谊
1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2
贾谊《治安策》
贾谊
3
贾谊《过秦论·上》
贾谊
4
贾谊《过秦论·中》
贾谊
5
贾谊《过秦论·下》
贾谊
6
刘启《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刘启
7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8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司马相如
9
东方朔《诫子书》
东方朔
10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路温舒
11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12
刘向《孟母三迁》
刘向
13
刘向《晏子谏杀烛邹》
刘向
14
刘向《鲁共公择言》
刘向
15
刘向《叶公好龙》
刘向
16
扬雄《解嘲》
扬雄
17
礼记《虽有嘉肴》(初中课文版)
18
礼记《大道之行也》
19
戴圣《礼记二则》
20
礼记《大学之道》
21
戴圣《大学·诚意》
22
戴圣《礼运大同篇》
23
刘歆《凿壁借光》
刘歆
24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25
刘秀《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刘秀
26
班固《高帝求贤诏》
班固
27
班固《汉书·艺文志·序》
班固
28
班固《苏武传(节选)》
班固
29
许慎《说文解字·叙-节选》
30
崔瑗《座右铭》
31
李固《遗黄琼书》
李固
32
孔融《论盛孝章书》
孔融
33
诸葛亮《诫外甥书》
诸葛亮
34
汉佚名《朱鹭》
35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陈琳
过秦论·中 - 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