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
袁宏道
袁宏道《天目》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
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
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
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
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
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
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
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
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
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
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
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
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
因大笑而别。
背景切换
译文切换
拼音切换
添加到听单
评论 0
0:00 0:00
列表循环
快退15秒
上一首
下一首
快进15秒
播放列表
播放列表

我的收藏
浏览历史
明文
袁宏道
1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2
宋濂《猿子》
宋濂
3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刘基
4
刘基《楚人养狙》
刘基
5
刘基《工之侨献琴》
刘基
6
郁离子《乞猫》
刘基
7
刘基《若石之死》
刘基
8
刘基《松风阁记》
刘基
9
高启《送虚白上人序》
高启
10
高启《游灵岩记》
高启
11
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启
12
方孝孺《深虑论》
方孝孺
13
方孝孺《豫让论》
方孝孺
14
方孝孺《蚊对》
方孝孺
15
王翱《王翱秉公》
王翱
16
沈周《记雪月之观》
沈周
17
沈周《听蕉记》
沈周
18
王鏊《亲政篇》
19
王守仁《象祠记》
王守仁
20
王守仁《瘗旅文》
王守仁
21
传习录·徐爱录
王守仁
22
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王守仁
23
王守仁《观德亭记》
王守仁
24
张潮《二鹊救友》
张潮
25
归有光《寒花葬志》
归有光
26
归有光《项脊轩志》
归有光
27
归有光《沧浪亭记》
归有光
28
归有光《吴山图记》
归有光
29
归有光《先妣事略》
归有光
30
归有光《项脊轩志》
归有光
31
归有光《归程小记》
归有光
32
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33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34
海瑞《治安疏》
海瑞
35
张居正《驭人经》
张居正
36
李贽《童心说》
李贽
37
李贽《非有先生论》
李贽
38
袁了凡《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袁了凡
39
袁了凡《了凡四训·改过之法》
袁了凡
40
袁了凡《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袁了凡
41
袁了凡《了凡四训·德谦之效》
袁了凡
42
李桢《六国论》
李桢
43
江盈科《庸医治驼》
江盈科
44
袁宏道《虎丘记》
袁宏道
45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46
袁宏道《徐文长传》
袁宏道
47
袁宏道《天目》
袁宏道
48
袁宏道《雨后游六桥记》
袁宏道
49
袁宏道《满井游记》
袁宏道
50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袁中道
51
杨涟《狱中血书》
杨涟
52
钟惺《夏梅说》
钟惺
53
冯梦龙《欧阳晔破案》
冯梦龙
54
冯梦龙《砚眼》
冯梦龙
55
魏学洢《核舟记》
魏学洢
56
张岱《湖心亭看雪》
张岱
57
张岱《自为墓志铭》
张岱
58
张岱《白洋潮》
张岱
59
张岱《龙山雪》
张岱
60
张岱《柳敬亭说书》
张岱
61
张岱《金山夜戏》
张岱
62
张岱《陶庵梦忆序》
张岱
63
张溥《五人墓碑记》
张溥
64
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黄宗羲
65
张煌言《奇零草序》
张煌言
66
魏禧《大铁椎传》
魏禧
天目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