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东园记,欧阳修,宋代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
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
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
台,吾望以拂云之亭
池,吾俯以澄虚之阁
水,吾泛以画舫之舟。
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
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
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
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
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
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
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
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
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
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背景切换
译文切换
拼音切换
添加到听单
评论 0
0:00 0:00
列表循环
快退15秒
上一首
下一首
快进15秒
播放列表
播放列表

我的收藏
浏览历史
宋文
欧阳修
1
佚名《董行成》
2
李昉《郑人逃暑》
3
佚名《征南唐檄》
佚名
4
佚名《寒窑赋》
5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6
王禹偁《待漏院记》
王禹偁
7
太平广记《入木三分》
8
柳永《劝学文》
柳永
9
范仲淹《岳阳楼记》
范仲淹
10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11
欧阳修《丰乐亭记》
欧阳修
12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13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14
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
15
欧阳修《纵囚论》
欧阳修
16
欧阳修《醉翁亭记》
欧阳修
17
欧阳修《卖油翁》
欧阳修
18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19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20
欧阳修《送杨寘序》
欧阳修
21
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22
欧阳修《非非堂记》
欧阳修
23
欧阳修《泷冈阡表》
欧阳修
24
欧阳修《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25
欧阳修《画舫斋记》
欧阳修
26
欧阳修《三上文章》
欧阳修
27
苏舜钦《沧浪亭记》
苏舜钦
28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苏洵
29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30
苏洵《六国论》
苏洵
31
苏洵《名二子说》
苏洵
32
李觏《袁州州学记》
李觏
33
渔樵问对
邵雍
34
周敦颐《爱莲说》
周敦颐
35
曾巩《墨池记》
曾巩
36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37
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38
曾巩《醒心亭记》
曾巩
39
曾巩《道山亭记》
曾巩
40
司马光《孙权劝学》
司马光
41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司马光
42
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司马光
43
张载《横渠四句》
张载
44
张载《西铭》
张载
45
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王安石
46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47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48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王安石
49
王安石《材论》
王安石
50
钱公辅《义田记》
钱公辅
51
沈括《李遥买杖》
沈括
52
沈括《活板》
沈括
53
沈括《晏殊初仕》
沈括
54
沈括《雁荡山》
沈括
55
王辟之《于令仪诲人》
王辟之
56
苏轼《喜雨亭记》
苏轼
57
苏轼《书上元夜游》
苏轼
58
苏轼《记游松风亭》
苏轼
59
苏轼《稼说送张琥》
苏轼
60
苏轼《超然台记》
苏轼
61
苏轼《贾谊论》
苏轼
62
苏轼《凌虚台记》
苏轼
63
苏轼《留侯论》
苏轼
64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轼
65
苏轼《上梅直讲书》
苏轼
66
苏轼《石钟山记》
苏轼
67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68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69
苏轼《放鹤亭记》
苏轼
70
苏轼《宝绘堂记》
苏轼
71
苏轼《答谢民师书》
苏轼
72
苏轼《记游定惠院》
苏轼
73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苏轼
74
苏轼《六国论》
苏轼
75
苏轼《教战守策》
苏轼
76
苏轼《猪肉颂》
苏轼
77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
78
苏轼《书临皋亭》
苏轼
79
苏轼《答李端叔书》
苏轼
80
苏轼《石钟山记》
苏轼
81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82
苏辙《三国论》
苏辙
83
苏辙《六国论》
苏辙
84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85
孔平仲《娘子军》
孔平仲
86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黄庭坚
87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黄庭坚
88
秦观《龙井题名记》
秦观
89
秦观《精骑集序》
秦观
90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91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孟元老
92
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李清照
93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94
朱熹《百丈山记》
朱熹
95
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
朱熹
96
朱熹、李幼武撰《陈谏议教子》
97
祝穆《铁杵磨针》
祝穆
98
三字经
王应麟
99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100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
谢翱
101
佚名《一箧磨穴砚》
真州东园记 - 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