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亲政篇》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                    
                                     
       
                        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                    
                                     
       
                        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                    
                                     
       
                        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                    
                                     
       
                        何也?                    
                                     
       
                        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                    
                                     
       
                        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                    
                                     
       
                        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                    
                                     
       
                        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                    
                                     
       
                        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                    
                                     
       
                        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                    
                                     
       
                        《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                    
                                     
       
                        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                    
                                     
       
                        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                    
                                     
       
                        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                    
                                     
       
                        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                    
                                     
       
                        宋时常朝则文德殿                    
                                     
       
                        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                    
                                     
       
                        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                    
                                     
       
                        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                    
                                     
       
                        试进士则崇政殿。                    
                                     
       
                        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                    
                                     
       
                        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                    
                                     
       
                        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                    
                                     
       
                        正朝,象太极也                    
                                     
       
                        外朝,象天市也                    
                                     
       
                        内朝,象紫微也。                    
                                     
       
                        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                    
                                     
       
                        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                    
                                     
       
                        而内朝独缺。                    
                                     
       
                        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                    
                                     
       
                        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                    
                                     
       
                        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                    
                                     
       
                        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                    
                                     
       
                        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                    
                                     
       
                        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                    
                                     
       
                        天下之弊,由是而积。                    
                                     
       
                        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                    
                                     
       
                        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                    
                                     
       
                        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                    
                                     
       
                        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                    
                                     
       
                        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                    
                                     
       
                        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                    
                                     
       
                        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                    
                                     
       
                        如此,人人得以自尽。                    
                                     
       
                        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                    
                                     
       
                        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                    
                                     
       
                        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                    
                                     
       
                        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