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子笑而应之曰:“客徒欲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往昔周网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翼厉翮,恣意所存。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是故邹衍以颉颃而取世资,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今大汉左东海,右渠搜;前番禺,后椒涂。东南一尉,西北一候。徽以纠墨,制以锧鈇;散以礼乐,风以诗书;旷以岁月,结以倚庐。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咸营于八区。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皋陶。戴縰垂缨而谈者,皆拟于阿衡;五尺童子,羞比晏婴与夷吾。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
“昔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子胥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五羖入而秦喜,乐毅出而燕惧;范雎以折摺而危穰侯,蔡泽以噤吟而笑唐举。故当其有事也,非萧、曹、子房、平、勃、樊、霍则不能安;当其无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无所患。故世乱则圣哲驰骛而不足,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
“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或倚夷门而笑,或横江潭而渔;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或枉千乘于陋巷,或拥彗而先驱。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也。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赐,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向使上世之士,处乎今世,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独可抗疏,时道是非,高得待诏,下触闻罢,又安得青紫?”
“且吾闻之,炎炎者灭,隆隆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攫拏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高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爰清爰静,游神之庭;惟寂惟寞,守德之宅。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
“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皇,执蝘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子之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病甚,不遇俞跗与扁鹊也,悲夫!”
客曰:“然则靡玄无所成名乎?范蔡以下,何必玄哉!”
扬子曰:“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肋摺髂,免于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激卬万乘之主,介泾阳、抵穰侯而代之,当也。蔡泽,山东之匹夫也,顉颐折頞,涕唾流沫,西揖强秦之相,搤其咽而亢其气,拊其背而夺其位,时也。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娄敬委辂脱挽,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徙之长安,适也。五帝垂典,三王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吕刑靡敝,秦法酷烈,圣汉权制,而萧何造律,宜也。故有造萧何之律于唐、虞之世,则悂矣;有作叔孙通之仪于夏、殷之时,则惑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乖矣;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许、史之间,则狂矣!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虽其人之赡智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若夫蔺生收功于章台,四皓采荣于南山;公孙创业于金马,骠骑发迹于祁连;司马长卿窃赀于卓氏,东方朔割炙于细君。仆诚不能与此数子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扬子笑着回答说:“您只想染红我的车子,不知道一旦失足将血染我的家族啊!过去周王朝瓦解,诸侯争雄;分天下为十二国,兼并后还有六、七国;四分五裂,成为战国。士人没有固定的君主,国家没有固定的臣属;得到士人的就富强,失去士人的就贫弱;展翅奋翼,恣意存留。所以士人有的藏身避祸以干进,有的凿壁辞官以逃逸。因此邹衍凭借能与权贵抗衡、纵横捭阖的姿态,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与资助;孟轲虽然仕途坎坷、遭遇不顺,却仍能成为诸侯(万乘之国君主)的老师!
“如今大汉朝东至东海,西至梁搜;南至番禺,北至陶涂。东南设一都尉,西北建一关侯。用绳索捆绑,用刀斧制裁;用礼乐约束,用《诗》《书》教化;旷日持久,结庐居丧方能仕进。天下的士人,如雷动云合,如鱼鳞杂袭,都在八方经营。家家自认为是后稷和契,人人自认为是阜陶。成年男子一开口都把自己比作伊尹;五尺童子也羞于晏婴、管仲相提并论。当权的青云直上,落拓的委弃沟渠;早上掌权就能成为卿相,晚上失势就变成匹夫。就好比江湖的岸边、渤海的岛屿。一群大雁落下来,不会让那里的大雁变多,两只野鸭飞走,也不会让那里的野鸭变少。
从前三位仁人(微子、箕子、比干)离开后,殷朝就灭亡了,伯夷、吕尚归向周室,周朝就兴盛起来;伍子胥死后,吴国就灭亡了,文种、范蠡留存,越国就称霸了;百里奚(五羖大夫)进入秦国,秦国就欢喜,乐毅离开燕国,燕国就恐惧;范雎凭借受挫折的经历而使穰侯陷入危境,蔡泽凭借低声下气的样子而让唐举惊叹。所以当国家有变故时,没有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樊哙、霍光这样的人就不能安定;当国家太平无事时,那些只会寻章摘句的儒生,一起坐着守住现成的秩序,也没什么祸患。所以世道混乱时,圣哲之人奔走忙碌还不够用;世道太平了,平庸之辈高枕无忧还绰绰有余。
上古的士人,有的从被捆绑的状态解脱后成为宰相,有的脱下粗布衣服就做了太傅;有的倚在夷门(指侯嬴)而笑,有的横在江边垂钓(指吕尚);有的七十岁游说诸侯而不被任用(指孔子),有的站着交谈片刻就被封侯(指苏秦、张仪);有的使诸侯委屈千乘之车到陋巷(指齐桓公访贤),有的手持扫帚在前面引路(指燕昭王迎贤)。因此,士人颇能伸展自己的口舌、挥动自己的笔杆,抓住机会、利用缝隙而不会被屈服。如今县令不延请士人,郡守不迎接赏赐(指礼遇士人),众卿不拱手礼待宾客,将相不低头表示敬意。言论奇特的人被怀疑,行为特殊的人遭刑罚。因此想说话的人卷住舌头附和众人的声音,想迈步的人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假使上古的士人处在当今时代,策论不符合甲科,品行不属于孝廉,荐举不是方正科,只能上奏章,时常议论是非,运气好能混个待诏身份,搞不好就触犯忌讳被罢免,又怎么能得到青紫印绶的高官呢?
况且我听说,火势炽烈的会熄灭,雷声隆隆的会断绝;看那雷与火,看似充盈饱满;上天会收敛它的声音,大地会藏起它的热量。富贵显赫的人家,鬼神在窥视他们的家室。争夺强取的人会灭亡,沉默寡言的人能留存;地位极高的人处境危险,自我守持的人能保全自身。因此懂得深奥、懂得沉默,是坚守大道的极致;又清又静,是神游精神的殿堂;只安于寂然、只安于淡泊,是坚守德行的住宅。时代不同,世事变迁,但做人的道理没有差别,倘若他们与我们交换时代,不知会怎样呢!
如今您竟用猫头鹰去嘲笑凤凰,拿着壁虎去嘲讽龟和龙,不也是有毛病吗?您嘲笑我的《太玄》还没显出成效(尚白:指未被认可),我也嘲笑您病得很重,没遇到俞跗、扁鹊这样的名医,真是可悲啊!
客人说:“既然这样,那么没有《太玄》就不能成就名声吗?范雎、蔡泽以下的人,哪里需要《太玄》呢!”
扬雄说:“范雎,是魏国逃亡的人,被打断肋骨、髂骨,才免于枷锁之刑;缩着肩膀、弯着脊背,匍匐着进入袋子,(后来)激励起万乘之主(秦王),离间泾阳君、触击穰侯而取代他的位置,是恰逢时机啊。蔡泽,是崤山以东的平民,下巴突出、鼻梁塌陷,鼻涕唾沫直流,向西拜见强大秦国的宰相,掐住他的咽喉、挫减他的气焰,拍着他的后背而夺取他的职位,是顺应时势啊。天下已经平定,战争已经止息,定都洛阳;娄敬放下车子、解下挽绳,动一动三寸不烂之舌,献上不可动摇的计策,建议把中原的百姓迁徙到长安,是合乎时宜啊。五帝留下典章,三王传下礼制,百代不变;叔孙通从战鼓之间崛起,脱下铠甲、放下戈矛,于是制定君臣的礼仪,是恰到好处啊。吕侯制定的刑法败坏了,秦朝的法律残酷猛烈,圣明的汉朝权衡制定制度,而萧何创立法令,是适宜的啊。所以在唐尧、虞舜的时代制定萧何那样的律令,就错了;在夏朝、殷朝的时代制定叔孙通那样的礼仪,就糊涂了;在周成王定都的时代提出娄敬那样的计策,就违背事理了;在金氏、张氏、许氏、史氏(汉代权贵)之间谈论范雎、蔡泽那样的主张,就狂妄了!萧何制定法度、曹参遵循不变,留侯(张良)谋划策略,陈平献出奇计,功劳像泰山一样重,影响像山崩一样大,岂止是这些人富于智慧呢?也是恰逢那时代可以所作为啊!所以在可以作为的时代做可以做的事,就顺利;在不可以作为的时代做不可以做的事,就凶险。至于蔺相如在章台成就功业,商山四皓在南山获得美名;公孙弘在金马门开创事业,骠骑将军(霍去病)在祁连山发迹;司马相如从卓氏那里获得钱财,东方朔割肉给妻子(细君)。我实在不能和这几位先生并列,所以沉默着独自守着我的《太玄》。”
人纲人纪:指人们遵循的准则。
生则”二句:意谓要作为就要上使人君受到尊崇,下使父母得到荣耀。
析:分。人:指人君,以下三句同此。珪:同“圭”。古代以圭封诸侯,诸侯执以朝天子。
儋:同“担”。这里指接受。
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用的凭证。
纡青拖紫:指身佩青色、紫色的印绶。纡,缠绕。青、紫,借指高官显爵。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
朱丹其毂:出乘朱轮的车子。毂,车轮中心的圆木。
不讳:不忌讳,指说话无所忌禁。
行:行列。
金门:即金马门。被征召之士都在公车待诏,其中优异者在金马门待诏。玉堂:天子宫殿。
一从一横:指辩说纵横驰骋。当:抵挡。
顾:反而。默:静默不求闻达。《太玄》:即《太玄经》,是扬雄模仿《易经》和《老子》而作的一部哲学著作。
扶疏:枝叶四散分布的样子。这里以树喻文。说:解说。
侍郎:秦汉官名,即皇帝左右的侍卫官,地位较低。擢:提升。才,不过。给事黄门:官名,即给事黄门侍郎,比一般侍郎地位高。
“意者”句:意谓扬雄作《太玄》空无所有。意者,想来。得无,莫非。尚,犹,仍。李善注引服虔曰:“玄当黑,而尚白,将无可用。”《汉书》颜师古注:“玄,黑色也。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
拓落:失意的样子。
跌:失足。赤族:诛灭全族。《汉书》颜师古注:“见诛杀者必流血,故云赤族。”
周网解结:周王朝瓦解。
群鹿争逸:诸侯争雄。
“矫翼”二句:意谓士人择君而事如鸟振翼飞翔,任意止息。矫,举。厉,振奋。翮,鸟羽的茎状部分,中空透明。
“孟轲”二句:孟子处境困难,还是受到各国诸侯的尊敬。连蹇,形容处境艰难。万乘,万乘之君。
自盛以橐:指范雎入秦时藏于橐中。这是指忍辱求仕。
凿坏以遁:《淮南子·齐俗章句之徒:只能诵读章句的庸陋小儒。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这是指坚决不仕。坏,屋的后墙。遁,逃走。
左:指东方。东海:指会稽郡的东海,即今浙江东部。右:指西方。渠搜:古西戎国名,在今新疆北部及中亚部分地方。
“徽以”二句:意谓对轻罪者则用绳索捆绑,对重罪者则用死刑制裁。徽,束缚。纠墨,绳索。制,制裁。锧,刀砧。,铡刀。锧,古代腰斩人的刑具。
“散以”二句:意谓用诗书礼乐来教育和感化人民。散,宣传。风,感化。
“旷以”二句:意谓让人民花费很长时间修建学舍去读书求学。旷,耗费。结,构筑。倚庐,即“畸庐”,指学舍。
“雷动”二句:形容天下之士犹雷一样震动,如云一样聚集,像鱼鳞一样纷纭众多。杂袭,指士人熙熙攘攘,纷至沓来。
营于八区:从四面八方营求官位。
稷、契:指周始祖后稷、商始祖契。皋陶:相传舜时贤臣。这两句说,人人都以圣贤自比,以为稷、契、皋陶没有什么了不起。
“乘雁”二句:比喻朝廷人才济济,加几个不显其多,减几个不显其少。乘,古代物数以四计之称。凫,野鸭。
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曾帮助吴王阖闾,攻破楚国。吴王夫差时,因劝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被疏远,后吴王赐剑迫其自杀。九年后,吴国被越国所灭。
种、蠡:指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范蠡。他们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五羖:指五羖大夫百里奚。《史记·秦本纪》载,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后,将他俘获,并把他作为陪嫁的臣子送入秦国。后来,百里奚从秦逃亡至楚,秦穆公听说他有才能,就用五张羖皮赎他回来,与他谈论国事,非常高兴,于是授之国政。羖,黑色的公羊。
章句之徒:只能诵读章句的庸陋小儒。
高枕而有余:高枕无忧,绰有余闲。
解缚而相:指管仲相齐桓公事。《左传·庄公九年》载,先前,管仲奉公子纠出奔鲁国,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小白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归齐,鲍叔牙亲解其缚,并推荐他做齐桓公的相。
释褐而傅:指傅说相武丁事。李善注引《墨子》:“傅说被褐带索,庸筑傅岩,武丁得之,举以为三公。”释褐,脱去粗布衣服,指登仕。傅,太傅,三公之一。
倚夷门而笑:指侯嬴佐信陵君救赵事。《史记·魏公子列传》载,秦攻赵,赵求救于魏,魏王畏秦而观望不前。信陵君准备到秦军中拼死,往辞夷门监者侯嬴,侯嬴不表示意见。信陵君行至半路而回见侯嬴,侯嬴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他就为信陵君设谋,窃符救赵。
枉千乘于陋巷:指齐桓公的事。李善引注《吕氏春秋》说,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日三次而未曾见面,但是齐桓公仍坚持要见他。枉,委屈。千乘,大国之君。
拥篲而先驱:指燕昭王礼遇邹衍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邹衍“如燕,昭王拥篲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拥篲,执帚。先驱,先行。
“行非”二句:汉代取士的科目有两种。以孝敬廉洁著称的人可举为孝廉,以行为端方、正直贤良著称的人可举为贤良方正。
抗疏:向皇帝上疏。
待诏:官名。汉代征士凡特别优异的待诏于金马门。
窒隙蹈瑕:钻进空隙,踏入裂缝,犹言乘其时机。诎,同“屈”。无所诎,没有受到任何阻挠。
下触闻罢:意谓次一等的触犯忌讳,皇帝就通知罢而不用。
炎炎:火光旺盛。隆隆:雷声不绝。
“高明”二句:意谓显贵人家将有鬼神窥伺其衰败。瞰,窥望。以上八句是阐发《周易》“丰”卦的盛衰倚伏之理。“丰”卦震居上,震即雷,就是天收其声;“丰”卦离居下,离即火,就是地藏其热。“丰”卦还说:“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意谓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攫挐:执持牵引。默默:指恬淡自守,不争名利。
“是故”二句:意谓懂得清静无为是守道的最高标准。李善注引《淮南子》曰:“天道玄默,无容无则。”
“爰清”二句:指淡泊无欲可以神游物外。李善注引《老子》曰:“知清知静,为天下正。”廷,精神所居之处。
“惟寂”二句:只有甘于寂寞的人,才能保守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宅,道德所存之处。
“今子”二句:意谓客只识鸱枭、蝘蜒,竟以下愚之见嘲笑圣贤。鸱枭、蝘蜒,猫头鹰、壁虎,比喻愚者。凤皇、龟龙,比喻贤者。这两句用《荀子·赋篇·佹诗》“螭龙为蝘蜒,鸱枭为凤凰”语意。
俞跗:上古时的良医。扁鹊:战国时的良医。
“然则”三句:范雎、蔡泽等人都因游说诸侯而得到名位,难道不靠著书立说就不能成名吗?靡,无。
胁:肋骨。
髂:腰骨。
徽索:绳子。此指范雎诈死出亡,免为魏人所捕获。
翕肩:收缩肩膀。
蹈背:背上被踩。
扶服:同“匍匐”。
橐:口袋。
“激卬”二句:意谓范雎入秦激怒秦昭王,离间他与泾阳君、穰侯的关系,而担任秦相。卬,同“昂”。界,离间。泾阳,指泾阳君,秦昭王弟。抵,当作扺:攻击。
当:适当。
山东:泛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
颐:即颐,下巴垂下。折:鼻梁陷塌。
唾:唾沫。这句说蔡泽肮脏,涕唾满面。
揖:本指拱手行礼,这里指谒见。强秦之相,指范雎。
“搤其咽”二句:意谓蔡泽用言语对范雎要挟威胁,软硬兼施,取而代之。搤,同“扼”。亢,绝。拊,拍。
时:时机,机会。
金革:兵甲,指战争。
娄敬:即刘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娄敬去陇西服役,经过洛阳,放下车子,向刘邦建议建都长安,刘邦听从娄敬的意见,并赐其姓刘。委:扔下。辂:车前横木。脱:取下。:挽车,此指挽车用的绳索。
掉:摇动。不拔之策:稳妥可靠的建议。
适:碰巧。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典:典籍。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叔孙通:本是秦博士,在刘邦定天下后,他招集儒生,制定君臣之间的礼仪,使贵贱有差别,尊卑有次第。桴:鼓槌。
得:得其欢心。
吕刑:泛指周代的刑罚。吕:即吕侯,周穆王时人,为天子司寇,穆王叫他制定刑法,通告四方。今《尚书·吕刑篇》即记载其事。靡敝:败坏。
权制:制定法典。
造律:制定律令。
宜:合其时宜。
悖:谬误。
惑:不明事理。
金、张:指金日、张安世。他们是汉宣帝时的显宦。后世以“金张”代称显宦。许:指许广汉,他是汉宣帝皇后许氏的父亲。史:指史恭及其长子史高。史恭是汉宣帝祖母史良娣之兄。后世以“许史”代称外戚。狂:精神失常,胡闹。
留侯:指张良。画策:筹谋计策。
奇:指奇计。陈平辅佐刘邦得天下,曾六出奇计。
响:指声誉。坻:岩石崩倒。此以山崩巨响喻声誉广远。
赡:充足。会:逢。这两句说,虽然那些人富有才智,但是也由于他们遇到可以有所作为的好时机。
从:顺利。
凶:不顺利。
四皓:指秦汉之际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采荣:双关语,一方面荣是草木之英,采取以充食,另一方面隐士因隐居而获得荣誉。南山:今河南的商山。秦始皇时,四皓避世,隐居南山。汉初刘邦召之不出,后来刘邦想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接他们来辅佐太子。
公孙:指公孙弘。汉武帝元光五年征召贤才,公孙弘对策,被录取为第一名,待诏金马门。以后官至丞相。
骠骑:指霍去病。发迹:起家。祁连:祁连山,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南。霍去病曾率兵击匈奴,深入祁连山,捕杀敌军甚多。
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窃赀:指用诡谲手段取得卓王孙的财物。司马相如娶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卓王孙怒不分给一钱。后来,司马相如开设酒肆,叫文君当垆。卓王孙不得已,于是给文君钱财。
炙:烤肉。细君:指妻。《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在三伏天赐群臣肉,日暮时,主持其事的大臣未至,东方朔独自割肉而去。次日武帝责问他,他自责说割肉“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并:并列。
全文可分三部分,能在纵横叙事中深刻议论,又在叙议结合中委婉抒情。
第一部分是第一至第二段,记载客难写出自己才高位低。
客人先提起古代人士能够有所作为,深得君王重用,享有荣华富贵,令人羡慕不已。然后他明言扬雄“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可是长期以来未能献出奇计妙策,反而潜心创作《太玄》。他进而指出尽管论著体大思精,见识卓越,文辞繁富,但是扬雄做官失意,“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嘲弄之词的意思是扬雄这样的情况违背了做“人纲人纪”的士人的准则。显然,作者借客之口,运用对比手法和意味深长的语言,概述上世之士与如今自己的不同境遇,涉及西汉称盛而人才受压的现象,突出水平高超与官职低微的矛盾,巧妙地把个人处世顺逆的问题放到古今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来考察。这是文章中心的一个引子,也是主体部分的一个铺垫。
第二部分是第三段至第五段,反驳所谓“不能画一奇,出一策”的嘲笑,揭示当时贤才失志的社会原因。
它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来展开论述,“往昔”与“今大汉”的对比是贯穿其中的轴心。这一对比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往昔士人与今大汉士人的命运对比。从前周朝衰败,天下分裂,诸侯纷争,各国称雄。“士无常君,国亡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社会的需求使士人大有用武之地,时代的潮流将人才推上政治舞台。他们自由选择,游说君王,左右世事,有为于世。因此,邹衍名重诸侯,为世所用,孟轲受到各国诸侯的尊敬。汉代统一天下,独尊儒术,施行王道。士人顺服,朝廷人才济济,多少无关紧要。尤其是“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变化莫测,身不由己。这样的对比说明社会状况注定了士人的命运。二是往昔士人与今大汉士人的作用对比。以往士人的去留、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和事业的成败。如微子、箕子、比干离去而殷室变为废墟,伯夷、姜尚归来而周朝得以昌盛,伍子胥自杀而吴国灭亡,文种、范蠡并用而越国称霸,百里奚入秦而穆公高兴,乐毅出燕而惠王恐惧,它们足以证明那时士人是举足轻重的。汉代天下无事,局面稳定,各得其所,人们安居乐业。士人自然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无法在当代政治舞台上表演威武雄壮的节目。这样的对比说明时代需要决定了士人的作用。三是往昔士人与今大汉士人的地位对比。前代士人有的解缚释放而做了相国,有的脱去布衣而担任高官,有的游说君王而封为上卿,还有的枉驾国君而引人注目。他们“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汉代“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辑客,将相不俛眉”。士人不仅为人轻视,毫无地位,而且“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因此,“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只得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假使前代之士处于当代,“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只能上疏。高者不过留下备皇帝咨询,下者有所触犯而不被任用,根本不可能得到高官显爵。这样的对比说明时势变化决定了士人的地位。三方面的对比依次展开,内容逐步深入,增强了说理的说服力。作者在详细论述往昔与今大汉的不同情况后,又谈到《周易》、老庄之理。他指出“炎炎者灭,隆隆者绝”,妄取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爰清爰静,游神之廷;惟寂惟寞,守德之宅”。所言充分阐述盛衰倚伏的意思和清静无为的思想,表明作者的处世之道。他进而讥刺客人不明事理,嘲笑贤者,愚昧至极。这部分驳斥责难,援引史事,不满时政,批评现实,显得对比鲜明,排比纵横,脉络清晰,分析透辟。
第三部分是第六至第七段,写作者对著书成名的看法,表明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操。
面对客人所说不著《太玄》无以成名的问题,作者回顾史实,畅所欲言,展现自己默然著书的内心世界。文章指出历史上士人功成名遂,为数不少。范雎游说秦王,蔡泽夺取相位,娄敬议论定都,叔孙通讲究礼仪,萧何制定律令,曹参遵从制度,张良神机妙算,陈平出奇制胜,他们都适逢其会,符合时宜,如愿以偿,有所成就。文章认为尽管有为之士富有才智,然而他们“会其时之可为”。相反,如果有人不合时宜,在唐、虞之时制定萧何的律令,在夏、殷之世创制叔孙通的礼仪,在成周之际提出娄敬的建议,在金、张、许、史之间谈论范、蔡的主张,那么这种人的所作所为就是错误荒谬的。因此,文章强调“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显然,这既抒发了扬雄生不逢时的苦闷,又表达出当时不少士人怀才不遇的情感。文章最后谈到作者的生活时代和人生态度。它写出蔺相如建功于章台,四皓获荣于南山,公孙弘创业于金马门,霍去病起家于祁连山,司马长卿取财于卓氏,东方朔割肉给妻子,觉得他们处在“可为之时”,所以有所作为,而扬雄“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所言暗中责备哀帝无能,信用小人,意谓自己身处“不可为之时”,自然无所作为。作者强调既然现状如此,他就只能靠著书立说来闻名于世,因而“默然独守吾《太玄》”。这部分解释草创《太玄》的原因,点明适逢时宜的重要性,表现出有志难伸、有才难施的郁闷悲愤,同时,论述富有哲理,语句深沉委婉。
作者不是立足于自身经历的正面叙述,而是有意避开自我,从古今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作侧面的提示。作为社会普通一员的士人,其命运是取决于社会,取决于时代的,那么从整个社会的命运来看自我的遭遇,个人身世中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则能得到透彻而深刻的解答。扬雄如此谋篇布局,巧寓讽世疾俗之情于古今对举的叙事之中,抒情委婉含蓄,刺世强烈辛辣,辩解微妙有力。所以他的这篇《解嘲》,前承东方朔的《答客难》而较之深刻,后启韩愈的《进学解》而较之深广。
这篇文章采用赋体的表现手法,展开主客问答,讲究修辞。它句式不一,押韵多变,骈散交替出现,行文富有变化而归于平易自然。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和借代不一而足,它们各有侧重又巧妙结合,成功地表现出文章的题旨情境。文中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合,相得益彰。议论使叙事包含深刻的道理,叙事使道理呈现生动的画面,而抒情成为谋篇布局的内在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