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320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简为: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sūn zǐ yuē xī zhī shàn zhàn zhě xiān wéi bù kě shèng yǐ dài dí zhī kě shèng bù kě shèng zài jǐ kě shèng zài dí gù shàn zhàn zhě néng wéi bù kě shèng bù néng shǐ dí zhī bì kě shēng gù yuē shèng kě zhī ér bù kě wéi     bù kě shèng zhě shǒu yě kě shèng zhě gōng yě shǒu zé bù zú gōng zé yǒu yú  zhú jiǎn wéi shǒu zé yǒu yú gōng zé bù zúshàn shǒu zhě cáng yú jiǔ dì zhī xià shàn gōng zhě dòng yú jiǔ tiān zhī shàng gù néng zì bǎo ér quán shèng yě     jiàn shèng bú guò zhòng rén zhī suǒ zhī fēi shàn zhī shàn zhě yě zhàn shèng ér tiān xià yuē shàn fēi shàn zhī shàn zhě yě gù jǔ qiū háo bù wéi duō lì jiàn rì yuè bù wéi míng mù wén léi tíng bù wéi cōng ěr gǔ zhī suǒ wèi shàn zhàn zhě shèng yú yì shèng zhě yě gù shàn zhàn zhě zhī shèng yě wú zhì míng wú yǒng gōng gù qí zhàn shèng bú tè bú tè zhě qí suǒ cuò bì shèng shèng yǐ bài zhě yě     gù shàn zhàn zhě lì yú bú bài zhī dì ér bù shī dí zhī bài yě shì gù shèng bīng xiān shèng ér hòu qiú zhàn bài bīng xiān zhàn ér hòu qiú shèng shàn yòng bīng zhě xiū dào ér bǎo fǎ gù néng wéi shèng bài zhī zhèng     bīng fǎ yì yuē duó èr yuē liáng sān yuē shǔ sì yuē chēng wǔ yuē shèng dì shēng duó duó shēng liáng liáng shēng shǔ shǔ shēng chēng chēng shēng shèng gù shèng bīng ruò yǐ yì chēng zhū bài bīng ruò yǐ zhū chēng yì     shèng zhě zhī zhàn mín yě ruò jué jī shuǐ yú qiān rèn zhī xī zhě xíng yě
                    《孙子兵法·军形篇》
                    sūn zǐ bīng fǎ · jūn xíng piān
                    1
00:00:00,000 --> 00:00:01,900
《孙子兵法·军形篇》
2
00:00:01,900 --> 00:00:10,300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3
00:00:10,300 --> 00:00:14,266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4
00:00:14,266 --> 00:00:20,533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胜。
5
00:00:20,533 --> 00:00:25,333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6
00:00:25,333 --> 00:00:27,933
不可胜者,守也;
7
00:00:27,933 --> 00:00:30,566
可胜者,攻也。
8
00:00:30,566 --> 00:00:34,333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简为: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9
00:00:34,333 --> 00:00:45,766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10
00:00:45,766 --> 00:00:51,766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11
00:00:51,766 --> 00:00:57,900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12
00:00:57,900 --> 00:01:07,166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13
00:01:07,166 --> 00:01:12,566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14
00:01:12,566 --> 00:01:18,200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15
00:01:18,200 --> 00:01:26,200
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16
00:01:26,200 --> 00:01:33,300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17
00:01:33,300 --> 00:01:40,900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18
00:01:40,900 --> 00:01:47,533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19
00:01:47,533 --> 00:01:56,100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20
00:01:56,100 --> 00:02:04,333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21
00:02:04,333 --> 00:02:12,133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22
00:02:12,133 --> 00:02:19,633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说:古代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做到不可战胜,关键在于自己能否掌握主动权,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做到不可被敌人战胜,而不能做到使敌人一定被我所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简为: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有了不可战胜的条件,就可以守;敌方出现了可胜之隙,就可以攻。之所以实行防守,是因为实力不足,取胜的条件不够充分;之所以采取进攻,是因为实力强大而敌人相对弱小。善于防守的,如同深藏于地底,敌人无迹可寻;善于进攻的,能高度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犹如神兵天降,让敌人防不胜防。所以,善防善攻的军队,既能保全自己,又能战胜敌人。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可预见胜利却没有超出常人的见识,就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交战后取胜,即使天下人都称赞,也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好比能举起秋毫之重算不上力气大,能看见太阳、月亮算不上眼睛明亮,能听见雷霆的声音算不上耳朵灵敏一样。古代所说的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只是战胜了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这些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他们打了胜仗,没有令人惊奇之处,也没有料敌制胜的名声和勇武威猛的功劳。这是因为他们的胜利是必然的,是绝对不会有差错的,之所以不会有差错,是由于他们所采取的制胜措施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战胜的是那些早已处于失败境地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也绝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因此,胜利之师总是先创造出必胜的条件,然后才寻找机会与敌人交战;失败之师往往总是先贸然与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够修明政治,遵循法度,所以才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法中,用来衡量胜负的因素,一是“度”,即土地幅员;二是“量”,即军赋物资;三是“数”,即部队兵员的战斗实力;四是“称”,即比较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五是“胜”,即得出胜负的判断。敌我双方所处地域的广狭,决定着土地幅员大小;敌我土地幅员的大小,决定着双方军赋物资的贫富;军赋物资的不同,决定着双方军队和兵员多寡;敌我军队和兵员的不同,决定着双方军事实力的强弱;敌我军事实力的不同,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所以,胜利的军队对于失败的军队,就像用镒与铢相比较,占有绝对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对于胜利的军队,就像用铢与镒相比较,处于绝对的劣势。在实力对比上取得优势的一方,指挥士兵作战,就像决开千仞之高的山涧积水一样,势不可当,这就是所谓的“形”。
 
                                 
                    
                    
                    孙子说:古代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做到不可战胜,关键在于自己能否掌握主动权,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做到不可被敌人战胜,而不能做到使敌人一定被我所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有了不可战胜的条件,就可以守;敌方出现了可胜之隙,就可以攻。之所以实行防守,是因为实力不足,取胜的条件不够充分;之所以采取进攻,是因为实力强大而敌人相对弱小。善于防守的,如同深藏于地底,敌人无迹可寻;善于进攻的,能高度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犹如神兵天降,让敌人防不胜防。所以,善防善攻的军队,既能保全自己,又能战胜敌人。
 
可预见胜利却没有超出常人的见识,就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交战后取胜,即使天下人都称赞,也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好比能举起秋毫之重算不上力气大,能看见太阳、月亮算不上眼睛明亮,能听见雷霆的声音算不上耳朵灵敏一样。古代所说的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只是战胜了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这些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他们打了胜仗,没有令人惊奇之处,也没有料敌制胜的名声和勇武威猛的功劳。这是因为他们的胜利是必然的,是绝对不会有差错的,之所以不会有差错,是由于他们所采取的制胜措施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战胜的是那些早已处于失败境地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也绝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因此,胜利之师总是先创造出必胜的条件,然后才寻找机会与敌人交战;失败之师往往总是先贸然与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够修明政治,遵循法度,所以才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
 
兵法中,用来衡量胜负的因素,一是“度”,即土地幅员;二是“量”,即军赋物资;三是“数”,即部队兵员的战斗实力;四是“称”,即比较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五是“胜”,即得出胜负的判断。敌我双方所处地域的广狭,决定着土地幅员大小;敌我土地幅员的大小,决定着双方军赋物资的贫富;军赋物资的不同,决定着双方军队和兵员多寡;敌我军队和兵员的不同,决定着双方军事实力的强弱;敌我军事实力的不同,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所以,胜利的军队对于失败的军队,就像用镒与铢相比较,占有绝对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对于胜利的军队,就像用铢与镒相比较,处于绝对的劣势。在实力对比上取得优势的一方,指挥士兵作战,就像决开千仞之高的山涧积水一样,势不可当,这就是所谓的“形”。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简为: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