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焦山淇上人见广佑  
释智朋[宋代]
极简播放旋转图片
在诵读客栈,与古人畅谈 songduke.com

 
12
0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宋诗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宋诗释智朋
送焦山淇上人见广佑
释智朋[宋代]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28
云团广佑尽愁城,未必心肝铁打成。

话着石公山下事,定如猿叫第三声。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创作背景、简介

  焦山的淇上人要去见广佑和尚,高僧智朋写此诗送他上路。广佑虽心境不好,但绝非铁石心肠,如果给他谈起石公山下事,定能感动他。


译文

云雾笼罩的广佑之地,满是愁绪;(人的)心肝未必是铁打成的(怎会无情)。

说起石公山下的往事,那悲戚必定像猿猴啼叫的第三声(那般深切)。


注释

焦山:在江苏镇江东北,屹立江中,与金山相对。相传汉末处士焦先隐居此山,因而得名。

释:shì,中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的简称。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如:释老(指释伽牟尼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也叫“释道”)

淇上人:籍贯为淇上之人。

愁城:使愁苦消尽。愁城,喻愁苦难消的心境。

定如句:《乐府诗集》中南朝梁·简文帝渔歌《巴东三峡歌二首》:“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简析

  《焦山淇上人见广佑》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写出压抑的环境;次句则反问,强调即使内心坚强如铁,也难以承受如此重压;后两句转至具体情境,先提及石公山下发生的某事,再用猿的悲鸣比喻,形象地传达出若谈及此诗,必能催动他的心肠。整首诗以云团笼罩的愁城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关怀。


编辑于:2025-08-10 09:08:22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0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