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  
[清代]
极简播放旋转图片
在诵读客栈,品诗意万千 songduke.com

 
8
0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清诗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清诗
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
[清代]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56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译文

威严高耸的嘉峪雄关,连接着辽阔的西北河山;从东南沿海前线,不远万里,我来到嘉峪关前,停下马来。

远看,嘉峪关上的高阁与远处秦地的树木遥相连接;盘绕在嘉峪关上的长城,蜿蜒倾斜压迫,使陇地上空的云都显得低了。

嘉峪关不远处,天上山脉山势险峻,如凿削状,山上的高峰一座接一座矗立着;周围的大沙漠旷远迷茫,人眼望去,迷失了方向。

谁说千百年来险固的关隘要数崤塞和函谷关?我穿关而过,在远处回头看,不禁感叹:这地势险要的嘉峪关,用一丸泥封塞,就可阻敌了。


注释

严关:险要的关门;险要的关隘。

界:连接。

缭垣:指围墙。

陇云:陇山上面的云彩。

巉削:形容山势险峻陡峭。

摩肩:肩挨着肩,此形容山上高峰一座接一座。

崤函:古代地名,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今河南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


简析

  《出嘉峪关感赋》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直接点出边关险峻,以及远行至此的征人暂时歇脚的情景;颔联通过飞阁与秦树的相连、缭垣与陇云的相接,展现了边关建筑的雄伟与自然景观的壮丽;颈联进一步描绘天山的陡峭与瀚海的辽阔,凸显出边关环境的险恶与壮丽;尾联以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边关险要的独特见解。全诗意境开阔,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


编辑于:2025-09-10 22:50:56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0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