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552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
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
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shì dùn shǒu zài bài wén zú xià míng jiǔ yǐ yòu yú xiāng shí chù wǎng wǎng jiàn suǒ zuò shī wén suī bù duō yì zú yǐ fǎng fú qí wéi rén yǐ
xún cháng bù tōng shū wèn dài màn zhī zuì dú kě kuò lüè jí zú xià zhǎn rán zài jiù yì bù néng yǐ yí zì fèng wèi shè dì zǐ yóu zhì xiān méng huì shū yòu fù lǎn bù jí dá wán dùn fèi lǐ yí zhì yú cǐ ér zú xià zhōng bú qì jué dì zhōng zài rǔ shǒu shū dài yù yì lóng lǎn zhī miàn rè hàn xià yě
zú xià cái gāo shí míng bù yīng qīng xǔ yú rén dé fēi yòng huáng lǔ zhí qín tài xū bèi yǔ zhēn yǐ wéi rán yé bú xiào wéi rén suǒ zēng ér èr zǐ dú xǐ jiàn yù rú rén shì chāng chù yáng zǎo wèi yì jié qí suǒ yǐ rán zhě yǐ èr zǐ wéi wàng zé bù kě suì yù yǐ yí zhī zhòng kǒu yòu dà bù kě yě
shì shào nián shí dú shū zuò wén zhuān wèi yìng jǔ ér yǐ jì jí jìn shì dì tān dé bù yǐ yòu jǔ zhì cè qí shí hé suǒ yǒu ér qí kē hào wéi zhí yán jí jiàn gù měi fēn rán sòng shuō gǔ jīn kǎo lùn shì fēi yǐ yìng qí míng ěr rén kǔ bú zì zhī jì yǐ cǐ dé yīn yǐ wéi shí néng zhī gù náo náo zhì jīn zuò cǐ dé zuì jī sǐ suǒ wèi qí lǔ yǐ kǒu shé dé guān zhí kě xiào yě rán shì rén suì yǐ shì wéi yù lì yì tóng zé guò yǐ wàng lùn lì hài chān shuō dé shī cǐ zhèng zhì kē rén xí qì pì zhī hòu chóng shí niǎo zì míng zì jǐ hé zú wéi sǔn yì shì měi guài shí rén dài shì guò zhòng ér zú xià yòu fù chēng shuō rú cǐ yù fēi qí shí
dé zuì yǐ lái shēn zì bì sè piān zhōu cǎo lǚ fàng làng shān shuǐ jiān yǔ qiáo yú zá chǔ wǎng wǎng wéi zuì rén suǒ tuī mà zhé zì xǐ jiàn bù wéi rén shí píng shēng qīn yǒu wú yí zì jiàn jí yǒu shū yǔ zhī yì bù dá zì xìng shù jī miǎn yǐ zú xià yòu fù chuàng xiāng tuī yǔ shèn fēi suǒ wàng
mù yǒu yǐng shí yǒu yùn xī yǒu tōng yǐ qǔ yán yú rén jiē wù zhī bìng yě zhé jū wú shì mò zì guān xǐng huí shì sān shí nián yǐ lái suǒ wéi duō qí bìng zhě zú xià suǒ jiàn jiē gù wǒ fēi jīn wǒ yě wú nǎi wén qí shēng bù kǎo qí qíng qǔ qí huá ér yí qí shí hū yì jiāng yòu yǒu qǔ yú cǐ yě cǐ shì fēi xiāng jiàn bù néng jìn
zì dé zuì hòu bù gǎn zuò wén zì cǐ shū suī fēi wén rán xìn bǐ shū yì bù jué lěi fú yì bù xū shì rén bì yù cǐ yì
suì xíng jìn hán kǔ wéi wàn wàn jié āi qiǎng shí bú cì
苏轼《答李端叔书》
sū shì dá lǐ duān shū shū
1
00:00:00,000 --> 00:00:09,400
苏轼《答李端叔书》
2
00:00:09,400 --> 00:00:13,366
轼顿首再拜。
3
00:00:13,366 --> 00:00:28,866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
4
00:00:28,866 --> 00:00:35,366
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
5
00:00:35,366 --> 00:00:42,400
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
6
00:00:42,400 --> 00:00:50,000
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
7
00:00:50,000 --> 00:01:06,900
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8
00:01:06,900 --> 00:01:20,966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9
00:01:20,966 --> 00:01:35,000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10
00:01:35,000 --> 00:01:45,600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11
00:01:45,600 --> 00:01:52,366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
12
00:01:52,366 --> 00:02:01,100
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
13
00:02:01,100 --> 00:02:11,800
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
14
00:02:11,800 --> 00:02:31,333
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
15
00:02:31,333 --> 00:02:37,133
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
16
00:02:37,133 --> 00:02:44,466
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
17
00:02:44,466 --> 00:02:51,400
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
18
00:02:51,400 --> 00:03:02,100
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19
00:03:02,100 --> 00:03:11,700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
20
00:03:11,700 --> 00:03:19,766
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21
00:03:19,766 --> 00:03:31,666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22
00:03:31,666 --> 00:03:39,500
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23
00:03:39,500 --> 00:03:50,266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24
00:03:50,266 --> 00:03:59,700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25
00:03:59,700 --> 00:04:05,866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26
00:04:05,866 --> 00:04:14,133
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
27
00:04:14,133 --> 00:04:23,533
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28
00:04:23,533 --> 00:04:27,966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
29
00:04:27,966 --> 00:04:37,366
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
30
00:04:37,366 --> 00:04:42,533
必喻此意。
31
00:04:42,533 --> 00:04:46,366
岁行尽,寒苦。
32
00:04:46,366 --> 00:04:50,466
惟万万节哀强食。
33
00:04:50,466 --> 00:04:51,533
不次。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
我向您致敬。听到您的名字已很久了,又在熟识的朋友那里常常见到您所写的诗文,虽然不多,也足可以大体知道您的为人了。
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平常我们之间不通书信,怠慢的过错还可以宽恕;等到您痛苦地居丧,我也不曾写一个字来慰问。鄙人的弟弟子由来到这里,先承蒙您赐我书信,又一次因懒惰而没有立即回信。笨拙迟钝,不讲礼貌,到了这种程度,而您却到底没有弃绝我,近来在驿递之书信中又收到您的亲笔信,对我如此情深义重,我读后真要脸上发烧惭愧而汗下了。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您才华高超识见明达,不应当随便称赞别人,是不是因为黄庭坚、秦观等人(称扬我)的话,您真认为是那样吗?我这不肖之人被世人所憎恨,而他们二人却喜欢称赞我,好比古人偏嗜菖蒲酱和羊枣,不容易追问出原因来是一样的。认为他们两人的看法虚妄,当然不可,而要想因此改变一般人对我的看法,那更加不可以啊。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我年轻时读书写文章,只是专门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罢了。等到中了进士以后,还贪心不足,又参加了制策的专科考试,其实有什么实际意义?而那次专科考试号称为“直言极谏”,所以常常谈今说古,考证评论是非,以求得符合“直言极谏”的名称罢了。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既然因为在这个名目下考中了,便认为确实在这方面有点才能,所以在文章中争辩、谈论,直到现在,因此而得罪差一点被处死,真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多么可笑啊。然而世上一般人便认为我要想标新立异,那就太过分了。胡乱地论述利害,评说得失,这正是参加制科考试的人的一种习气。好比候鸟和时虫,到时就叫,过时就停,对于当前的政治又有什么损害呢?我常常怪如今的人太过看重我,而您也这样地称扬我,更加不符合实际。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我自从得罪以来,深自闭门,杜绝与外界的交往,常乘小船,穿草鞋,纵情于山水之间,跟樵夫渔父混杂相处。常常被醉汉所推搡责骂,反倒常常暗自高兴,因为逐渐使人们不认识自己了。平生的亲朋好友也没有一个字的信寄来,即使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信,自己庆幸差不多可以避免与世人交往了。而您又再称扬推重,这很不符合本人的愿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树木长有赘瘤,石头上有晕圈,犀角中间相通,用这些特征来使人觉得它美而喜欢它,其实这都是这些东西有病之处、欠缺之处啊。我谪居到这里后无事可做,常默默地自我察看反省,回顾三十年以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有病之处。您所看到的都是过去的我而不是今天的我啊。恐怕只听到那种虚名而不考察真情,只注意那种现象而忽视了实质吧?或者是将要采取其中某一点吧?这件事不是见面无法详谈。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
我自从获罪以后,再也不敢写诗作文。这封书信虽然不是什么文章,但由于是信笔写出我内心的看法,不觉连篇累牍,也不必给人看。一定要理解我的意思。
一年将尽,天气十分严寒。万望节制悲伤,多吃东西。其他情况不再赘言。
我向您致敬。听到您的名字已很久了,又在熟识的朋友那里常常见到您所写的诗文,虽然不多,也足可以大体知道您的为人了。
平常我们之间不通书信,怠慢的过错还可以宽恕;等到您痛苦地居丧,我也不曾写一个字来慰问。鄙人的弟弟子由来到这里,先承蒙您赐我书信,又一次因懒惰而没有立即回信。笨拙迟钝,不讲礼貌,到了这种程度,而您却到底没有弃绝我,近来在驿递之书信中又收到您的亲笔信,对我如此情深义重,我读后真要脸上发烧惭愧而汗下了。
您才华高超识见明达,不应当随便称赞别人,是不是因为黄庭坚、秦观等人(称扬我)的话,您真认为是那样吗?我这不肖之人被世人所憎恨,而他们二人却喜欢称赞我,好比古人偏嗜菖蒲酱和羊枣,不容易追问出原因来是一样的。认为他们两人的看法虚妄,当然不可,而要想因此改变一般人对我的看法,那更加不可以啊。
我年轻时读书写文章,只是专门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罢了。等到中了进士以后,还贪心不足,又参加了制策的专科考试,其实有什么实际意义?而那次专科考试号称为“直言极谏”,所以常常谈今说古,考证评论是非,以求得符合“直言极谏”的名称罢了。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既然因为在这个名目下考中了,便认为确实在这方面有点才能,所以在文章中争辩、谈论,直到现在,因此而得罪差一点被处死,真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多么可笑啊。然而世上一般人便认为我要想标新立异,那就太过分了。胡乱地论述利害,评说得失,这正是参加制科考试的人的一种习气。好比候鸟和时虫,到时就叫,过时就停,对于当前的政治又有什么损害呢?我常常怪如今的人太过看重我,而您也这样地称扬我,更加不符合实际。
我自从得罪以来,深自闭门,杜绝与外界的交往,常乘小船,穿草鞋,纵情于山水之间,跟樵夫渔父混杂相处。常常被醉汉所推搡责骂,反倒常常暗自高兴,因为逐渐使人们不认识自己了。平生的亲朋好友也没有一个字的信寄来,即使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信,自己庆幸差不多可以避免与世人交往了。而您又再称扬推重,这很不符合本人的愿望。
树木长有赘瘤,石头上有晕圈,犀角中间相通,用这些特征来使人觉得它美而喜欢它,其实这都是这些东西有病之处、欠缺之处啊。我谪居到这里后无事可做,常默默地自我察看反省,回顾三十年以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有病之处。您所看到的都是过去的我而不是今天的我啊。恐怕只听到那种虚名而不考察真情,只注意那种现象而忽视了实质吧?或者是将要采取其中某一点吧?这件事不是见面无法详谈。
我自从获罪以后,再也不敢写诗作文。这封书信虽然不是什么文章,但由于是信笔写出我内心的看法,不觉连篇累牍,也不必给人看。一定要理解我的意思。
一年将尽,天气十分严寒。万望节制悲伤,多吃东西。其他情况不再赘言。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
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
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