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437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
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
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fù zǐ yǒu qīn jūn chén yǒu yì fū fù yǒu bié zhǎng yòu yǒu xù péng yǒu yǒu xìn
yòu wǔ jiào zhī mù yáo shùn shǐ qì wéi sī tú jìng fū wǔ jiào jí cǐ shì yě xué zhě xué cǐ ér yǐ ér qí suǒ yǐ xué zhī zhī xù yì yǒu wǔ yān qí bié rú zuǒ
bó xué zhī shěn wèn zhī shèn sī zhī míng biàn zhī dǔ xíng zhī
yòu wéi xué zhī xù xué wèn sī biàn sì zhě suǒ yǐ qióng lǐ yě ruò fú dǔ xíng zhī shì zé zì xiū shēn yǐ zhì yú chǔ shì jiē wù yì gè yǒu yào qí bié rú zuǒ
yán zhōng xìn xíng dǔ jìng chéng fèn zhì yù qiān shàn gǎi guò
yòu xiū shēn zhī yào
zhèng qí yì bù móu qí lì míng qí dào bú jì qí gōng
yòu chǔ shì zhī yào
jǐ suǒ bú yù wù shī yú rén xíng yǒu bù dé fǎn qiú zhū jǐ
yòu jiē wù zhī yào
xī qiè guān gǔ xī shèng xián suǒ yǐ jiào rén wéi xué zhī yì mò fēi shǐ zhī jiǎng míng yì lǐ yǐ xiū qí shēn rán hòu tuī yǐ jí rén fēi tú yù qí wù jì lǎn wéi cí zhāng yǐ diào shēng míng qǔ lì lù ér yǐ yě jīn rén zhī wéi xué zhě zé jì fǎn shì yǐ rán shèng xián suǒ yǐ jiào rén zhī fǎ jù cún yú jīng yǒu zhì zhī shì gù dang shú dú shēn sī ér wèn biàn zhī gǒu zhī qí lǐ zhī dāng rán ér zé qí shēn yǐ bì rán zé fú guī jǔ jìn fáng zhī jù qǐ dài tā rén shè zhī ér hòu yǒu suǒ chí xún zāi jìn shì yú xué yǒu guī qí dài xué zhě wéi yǐ qiǎn yǐ ér qí wéi fǎ yòu wèi bì gǔ rén zhī yì yě gù jīn bú fù yǐ shī yú cǐ táng ér tè qǔ fán shèng xián suǒ yǐ jiào rén wéi xué zhī dà duān tiáo liè rú yòu ér jiē zhī méi jiān zhū jūn qí xiāng yǔ jiǎng míng zūn shǒu ér zé zhī yú shēn yān zé fú sī lǜ yún wéi zhī jì qí suǒ yǐ jiè jǐn ér kǒng jù zhě bì yǒu yán yú bǐ zhě yǐ qí yǒu bù rán ér huò chū yú cǐ yán zhī suǒ qì zé bǐ suǒ wèi guī zhě bì jiāng qǔ zhī gù bù dé ér lüè yě zhū jūn qí yì niàn zhī zāi
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
zhū xī bái lù dòng shū yuàn xué guī
1
00:00:00,000 --> 00:00:08,433
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
2
00:00:08,433 --> 00:00:19,333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
00:00:19,333 --> 00:00:22,500
右五教之目。
4
00:00:22,500 --> 00:00:30,133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5
00:00:30,133 --> 00:00:40,733
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6
00:00:40,733 --> 00:00:50,33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
00:00:50,333 --> 00:00:53,666
右为学之序。
8
00:00:53,666 --> 00:00:58,633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
9
00:00:58,633 --> 00:01:10,966
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10
00:01:10,966 --> 00:01:18,966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11
00:01:18,966 --> 00:01:22,133
右修身之要。
12
00:01:22,133 --> 00:01:29,966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13
00:01:29,966 --> 00:01:33,166
右处事之要。
14
00:01:33,166 --> 00:01:36,76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
00:01:36,766 --> 00:01:41,566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6
00:01:41,566 --> 00:01:45,366
右接物之要。
17
00:01:45,366 --> 00:02:07,433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18
00:02:07,433 --> 00:02:12,566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
19
00:02:12,566 --> 00:02:18,900
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
20
00:02:18,900 --> 00:02:24,700
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21
00:02:24,700 --> 00:02:39,700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
22
00:02:39,700 --> 00:02:51,700
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23
00:02:51,700 --> 00:03:03,833
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
24
00:03:03,833 --> 00:03:18,966
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25
00:03:18,966 --> 00:03:30,433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
26
00:03:30,433 --> 00:03:34,133
诸君其亦念之哉!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父子间要有骨肉之亲,君臣间要有礼义之道,夫妻间要挚爱又要有内外之别,老少间要有长幼之序,朋友间要有诚信之德。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以上是“五教”的纲目。尧舜命契担任司徒,认真施布的五教,即是指此而言。所谓学,就是学这“五教”,学习有先后顺序,也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
广博地学习,审慎地发问,谨慎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切实地实行。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以上是学习的顺序。学、问、思、辨这四个环节,是穷理的过程。至于笃行这个环节,则从修身直接到处事接物,又各有要领,分别是:
言论忠诚信实,做事勤勉认真,惩戒忿愤,抑制情欲,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使正义得以伸张,不谋求利益;使真理得以彰明,不计较功劳。
自己所厌恶的事,不施加于他人。行为达不到预期目的,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在我个人看来,古代圣贤用以教导人学习的这些方法,其意图无非在于要人们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再推及旁人,并不仅仅是要人们强识博览撰写诗文,以钓取声名利禄。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现今求学的人们,却都违背了古代圣贤的这一意图。然而,圣贤用以教育人的方法,都包括在经典之中。有志之士,本就应当熟读深思并加以问辨。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
假使能知道明理修身是当为之事,并自我严格要求,那么,哪里还用得着别人创设规矩禁令,而自己去遵循呢?
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当今,就学有规则,对待求学的人来说,这已属浅薄了,而这些方式又未必合于圣贤之意。
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
所以,不再把这些东西用于这所学堂,而是专门选取圣贤用以教人学习的大原则,条列于此,揭示于门楣。
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诸君如果能相互讨论共同遵守,身体力行,那么,当思想、言语、行为发生时,能使人小心谨慎并感到畏惧的,必定有更加严厉于所揭示内容的。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如果有人不这样做,或者做出违背的事情,那么这个揭示作为规则,就定能对他发生作用,因而是不能忽略的。诸君还是要认真思考啊!
父子间要有骨肉之亲,君臣间要有礼义之道,夫妻间要挚爱又要有内外之别,老少间要有长幼之序,朋友间要有诚信之德。
以上是“五教”的纲目。尧舜命契担任司徒,认真施布的五教,即是指此而言。所谓学,就是学这“五教”,学习有先后顺序,也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
广博地学习,审慎地发问,谨慎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切实地实行。
以上是学习的顺序。学、问、思、辨这四个环节,是穷理的过程。至于笃行这个环节,则从修身直接到处事接物,又各有要领,分别是:
言论忠诚信实,做事勤勉认真,惩戒忿愤,抑制情欲,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以上是修身的要领。
使正义得以伸张,不谋求利益;使真理得以彰明,不计较功劳。
以上是处事的要领。
自己所厌恶的事,不施加于他人。行为达不到预期目的,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以上是接物的要领。
在我个人看来,古代圣贤用以教导人学习的这些方法,其意图无非在于要人们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再推及旁人,并不仅仅是要人们强识博览撰写诗文,以钓取声名利禄。
现今求学的人们,却都违背了古代圣贤的这一意图。然而,圣贤用以教育人的方法,都包括在经典之中。有志之士,本就应当熟读深思并加以问辨。
假使能知道明理修身是当为之事,并自我严格要求,那么,哪里还用得着别人创设规矩禁令,而自己去遵循呢?
当今,就学有规则,对待求学的人来说,这已属浅薄了,而这些方式又未必合于圣贤之意。
所以,不再把这些东西用于这所学堂,而是专门选取圣贤用以教人学习的大原则,条列于此,揭示于门楣。
诸君如果能相互讨论共同遵守,身体力行,那么,当思想、言语、行为发生时,能使人小心谨慎并感到畏惧的,必定有更加严厉于所揭示内容的。
如果有人不这样做,或者做出违背的事情,那么这个揭示作为规则,就定能对他发生作用,因而是不能忽略的。诸君还是要认真思考啊!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
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
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