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唐代]
极简播放旋转图片
在诵读客栈,与古人畅谈 songduke.com

 
7
0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唐诗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唐诗白居易
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唐代]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36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创作背景、简介

  王汝弼在《白居易选集》中说此词乃“柳枝回南,白氏惜别之作”。白氏有《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诗:‘往年江外抛桃叶,去岁楼中别柳枝。’即追怀此时情事。据《白香山诗后集》《病中诗序》的纪年,此词当系开成四年(839)春,即柳枝回南,白氏惜别之作。”


译文

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

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

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传统上认为发源于泗水县东部陪尾山下的泉林。

瓜洲: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简析

  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新颖奇巧。此词上片写景,写女子倚楼怀人所见,暗寓恋情;下片直抒胸臆,写其久盼丈夫不归的怨恨。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女子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尤其是那一束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体现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赏析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都有拟作。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


  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编辑于:2025-10-10 22:14:16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0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