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二首·其一  
顾贞观[清代]
极简播放
在诵读客栈,品诗意万千 songduke.com

 
5
0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清词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清词顾贞观
金缕曲二首·其一
顾贞观[清代]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140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创作背景、简介

  康熙十五年(1675年)冬,作者离居北京千佛寺,于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惨苦无告,为之作《金缕曲》二首寄之以代书信,此首便为其中之一。


译文

寄给身处宁古塔的吴汉槎,用这首词代替书信。康熙十五年(丙辰年)冬天,我寓居在京城的千佛寺,在冰雪之中写下了这篇作品。


季子近来是否平安?即便此刻能归来,一生经历的种种往事,又怎能忍心回首!路途遥远,谁能给你安慰,母亲年迈、家境贫寒、子女尚幼。往昔与朋友杯酒言欢的时光,如今竟都记不起来了。那些如魑魅般害人的伎俩你本该见惯了,却终究敌不过那些翻云覆雨的小人之手。你在冰天雪地的塞外,已与严寒周旋了太久。

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浸透,数一数天涯海角,能像你这般与家人骨肉相守的,又有几家能做到?比起那些命运多舛的红颜女子,你如今能与家人相伴,已是幸事。只是这极远的边塞,苦寒难耐。我如当年申包胥般坚守诺言二十年,哪怕要等到 “乌头变白、马生角” 的奇迹,也终究要救你归来。请把这封书信收好,藏在衣袖中吧。


注释

季子:指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号延陵季子,素有贤名。后常称姓吴的人为“季子”。这里代指吴兆骞。

行路:过路人。

悠悠:关系很远,不相关。

慰藉:安慰之意。

杯酒:即杯酒言欢的缩语。

魑(chī)魅搏人:魑魅,传说里的山林妖怪。搏人,打人,抓人。据吴兆骞子吴振臣在《秋笳集》的跋中说,吴兆骞“为仇家所中,遂遣戍宁古。”

覆雨翻云手: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陷害好人的阴毒小人。

牛衣:乱麻编制的给牛保暖的披盖物。据《汉书·王章传》载,王章贫困的时侯,曾与妻子卧于牛衣上对泣。

数天涯,依然骨肉:吴兆骞被遣戍肩,其妻至戍所相陪十余年,生有一子四女。

绝塞:极远的边塞。

苦寒难受:吴兆骞《秋笳集》卷八《与计甫草书》中有:“塞外苦寒,四时冰雪。”

廿(niàn)载包胥承一诺:廿载,二十年。从1657年吴兆骞被遣戍宁古塔,到作者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二十年。包胥承一诺,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时,楚国大夫包胥立誓要保全楚国,后果然如愿。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史记·刺客列传》索引:“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燕太子丹仰天长叹,上感于天,果然乌头变白,马也生角。

札:信札,书信。


简析

  《金缕曲二首·其一》是以词代书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自身的坚定信念。其上片痛快淋漓地为吴兆骞的痛苦倾诉,下片笔锋一转,变成多方安慰开脱,希望他不要被痛苦摧垮。全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现出死生不渝的友情,又映射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感人肺腑,催入泪下,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季子平安否?” 写信时首先要问候对方安好,开篇这句恰是问安的语气。但用 “季子” 二字暗藏深意:既契合吴兆骞的姓氏,又能让人联想到他的才德,还点明了他是吴地人(另有一说,吴兆骞有两位兄长,“季子” 指其排行)。以吴季子比况吴兆骞,其人的才德本就令人敬佩,然而竟遭如此冤屈,更让人满怀同情。因此这五个字看似平常,实则有力地统领全篇。“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这是以假设之语深切同情吴兆骞的悲惨遭遇。即便此刻能回到家乡,这段经历中的种种艰辛,又怎堪回想?何况如今尚未归来,仍在承受着这些不堪回首的苦楚。“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这是从那些不堪回首的苦楚中,特意点出他流放关外的境遇:无人能够慰藉,家境更是艰难 —— 母亲年老、家中贫困、子女尚幼。往昔的种种欢乐都已荡然无存,“记不起、从前杯酒”。昔日与友人的文酒之会、杯酒言欢的场景,别说如今不复存在,就连往昔的记忆都已模糊,真令人伤感。“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搏人” 二字,含蓄地为吴兆骞抱不平。“魑魅搏人” 喻指恶人以卑劣手段构陷他人。杜甫有诗:“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此处化用杜甫诗意,意谓君子终究难敌小人的阴诡手段。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文字狱频发,士人往往转喉触讳。吴兆骞是朝廷谪戍之人,作者既要同情他,又要避免触怒朝廷,只能作这样笼统的表述,这在当时已算得上大胆了。“冰与雪,周旋久。” 这句紧扣题中宁古塔的地域特征,塞外气候严寒,作者此时身处京师风雪之中,遥想好友在塞外与冰雪为伴已过多年,定然备尝艰辛。上片酣畅淋漓地倾诉了吴兆骞的苦楚,下片则转而多方劝慰开解,希望他不要被痛苦摧垮。​


  汉代王章夫妻 “牛衣对泣” 的典故,作者反用为 “泪哀莫滴牛衣透”,劝他不必过于悲伤。缘由何在?“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世间没多少人家能做到骨肉团聚,吴兆骞虽远在关外,却还能与家人 “牛衣对泣”、骨肉相守,比起那些骨肉离散之人已是幸运。再者,红颜命薄是古今皆然的事,有才之人往往命途多舛。如此退一步思量,便能稍得慰藉。但劝慰需有分寸,只能点到为止,笔锋一转又为他感到苦楚:“只绝塞、苦寒难受。” 这与上片结尾 “冰与雪,周旋久” 相互呼应。“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化用春秋时申包胥立誓救楚与燕太子丹质秦后得归的典故,作者将这些典故巧妙融合,表明无论遭遇多大困难,自己必定要如申包胥般竭力救他归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置此札,君怀袖”:请将这封信藏在衣袖中留存,以此为证。这几句尽显生死不渝的友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编辑于:2025-11-02 18:43:54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0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