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季子近来是否平安?即便此刻能归来,一生经历的种种往事,又怎能忍心回首!路途遥远,谁能给你安慰,母亲年迈、家境贫寒、子女尚幼。往昔与朋友杯酒言欢的时光,如今竟都记不起来了。那些如魑魅般害人的伎俩你本该见惯了,却终究敌不过那些翻云覆雨的小人之手。你在冰天雪地的塞外,已与严寒周旋了太久。
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浸透,数一数天涯海角,能像你这般与家人骨肉相守的,又有几家能做到?比起那些命运多舛的红颜女子,你如今能与家人相伴,已是幸事。只是这极远的边塞,苦寒难耐。我如当年申包胥般坚守诺言二十年,哪怕要等到 “乌头变白、马生角” 的奇迹,也终究要救你归来。请把这封书信收好,藏在衣袖中吧。
行路:过路人。
悠悠:关系很远,不相关。
慰藉:安慰之意。
杯酒:即杯酒言欢的缩语。
魑(chī)魅搏人:魑魅,传说里的山林妖怪。搏人,打人,抓人。据吴兆骞子吴振臣在《秋笳集》的跋中说,吴兆骞“为仇家所中,遂遣戍宁古。”
覆雨翻云手: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陷害好人的阴毒小人。
牛衣:乱麻编制的给牛保暖的披盖物。据《汉书·王章传》载,王章贫困的时侯,曾与妻子卧于牛衣上对泣。
数天涯,依然骨肉:吴兆骞被遣戍肩,其妻至戍所相陪十余年,生有一子四女。
绝塞:极远的边塞。
苦寒难受:吴兆骞《秋笳集》卷八《与计甫草书》中有:“塞外苦寒,四时冰雪。”
廿(niàn)载包胥承一诺:廿载,二十年。从1657年吴兆骞被遣戍宁古塔,到作者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二十年。包胥承一诺,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时,楚国大夫包胥立誓要保全楚国,后果然如愿。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史记·刺客列传》索引:“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燕太子丹仰天长叹,上感于天,果然乌头变白,马也生角。
札:信札,书信。
汉代王章夫妻 “牛衣对泣” 的典故,作者反用为 “泪哀莫滴牛衣透”,劝他不必过于悲伤。缘由何在?“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世间没多少人家能做到骨肉团聚,吴兆骞虽远在关外,却还能与家人 “牛衣对泣”、骨肉相守,比起那些骨肉离散之人已是幸运。再者,红颜命薄是古今皆然的事,有才之人往往命途多舛。如此退一步思量,便能稍得慰藉。但劝慰需有分寸,只能点到为止,笔锋一转又为他感到苦楚:“只绝塞、苦寒难受。” 这与上片结尾 “冰与雪,周旋久” 相互呼应。“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化用春秋时申包胥立誓救楚与燕太子丹质秦后得归的典故,作者将这些典故巧妙融合,表明无论遭遇多大困难,自己必定要如申包胥般竭力救他归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置此札,君怀袖”:请将这封信藏在衣袖中留存,以此为证。这几句尽显生死不渝的友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