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叙,节选,许慎,两汉。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今之诸生竞说字解经,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                    
                                     
       
                        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                    
                                     
       
                        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                    
                                     
       
                        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                    
                                     
       
                        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                    
                                     
       
                        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                    
                                     
       
                        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                    
                                     
       
                        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                    
                                     
       
                        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万物咸睹,靡不兼载。                    
                                     
       
                        厥谊不昭,爰明以谕。                    
                                     
       
                        其称《易》,孟氏。                    
                                     
       
                        《书》,孔氏。                    
                                     
       
                        《诗》,毛氏。                    
                                     
       
                        《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