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字数:50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羚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老子·八章》
0
1
00:00:00,000 --> 00:00:04,633
老子《老子·八章》
2
00:00:04,633 --> 00:00:07,400
上善若水。
3
00:00:07,400 --> 00:00:17,100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
00:00:17,100 --> 00:00:28,433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5
00:00:28,433 --> 00:00:34,600
夫唯不争,故无尤。
6
00:00:34,600 --> 00:00:53,766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7
00:00:53,766 --> 00:01:02,800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
00:01:02,800 --> 00:01:08,900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9
00:01:08,900 --> 00:01:36,600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10
00:01:36,600 --> 00:01:43,433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11
00:01:43,433 --> 00:01:46,400
保此道者不欲盈。
12
00:01:46,400 --> 00:01:52,900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3
00:01:52,900 --> 00:01:56,100
曲则全,枉则直
14
00:01:56,100 --> 00:01:59,233
洼则盈,敝则新
15
00:01:59,233 --> 00:02:02,366
少则得,多则惑。
16
00:02:02,366 --> 00:02:07,166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17
00:02:07,166 --> 00:02:09,833
不自见,故明
18
00:02:09,833 --> 00:02:12,533
不自是,故彰
19
00:02:12,533 --> 00:02:14,900
不自伐,故有功
20
00:02:14,900 --> 00:02:18,600
不自矜,故长。
21
00:02:18,600 --> 00:02:24,533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
00:02:24,533 --> 00:02:30,433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23
00:02:30,433 --> 00:02:35,133
诚全而归之。
24
00:02:35,133 --> 00:02:38,800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25
00:02:38,800 --> 00:02:43,600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26
00:02:43,600 --> 00:02:47,833
自伐者无功、自羚者不长。
27
00:02:47,833 --> 00:02:54,133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28
00:02:54,133 --> 00:03:01,166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9
00:03:01,166 --> 00:03:15,833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30
00:03:15,833 --> 00:03:21,766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31
00:03:21,766 --> 00:03:25,700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32
00:03:25,700 --> 00:03:28,733
是谓袭明。
33
00:03:28,733 --> 00:03:32,300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34
00:03:32,300 --> 00:03:35,700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35
00:03:35,700 --> 00:03:41,966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36
00:03:41,966 --> 00:03:45,766
是谓要妙。
37
00:03:45,766 --> 00:03:49,43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8
00:03:49,433 --> 00:03:53,966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9
00:03:53,966 --> 00:03:58,433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40
00:03:58,433 --> 00:04:04,633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1
00:04:04,633 --> 00:04:08,23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2
00:04:08,233 --> 00:04:11,933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43
00:04:11,933 --> 00:04:15,366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4
00:04:15,366 --> 00:04:20,366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45
00:04:20,366 --> 00:04:24,233
既以与人,己愈多。
46
00:04:24,233 --> 00:04:27,800
天之道、利而不害
47
00:04:27,800 --> 00:04:31,700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至高的品性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因为不与人争,故于做人处事时,不会过于彰显一已的立场,而招至或激化矛盾。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因此,圣人致力于解决温饱,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所以要有所取舍。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所以圣人掌握万事归一的法则,可以治理天下。不单凭自己所见,反能看得清楚;不自以为是,反而受尊敬;不自我夸耀,反能见功劳;不自高自大,反能长久。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羚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尖想提高自己的高度,反而会站不稳。把正常的两步并作一步走路,反而不会走快。凭着自己的眼睛去看反而看不清,只凭着自己的主意去判断事情反而不会分清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没有功劳,自大自满的人反而不会长久。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劳,妄自尊大的人不会长进。上面的行为都是多余、累赘不堪的东西,就如同剩饭、赘瘤一样,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避免它,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有德君王为民做事不留痕迹(人民不会发现),发布法令没有瑕疵(人民也不会知道),为民谋划不用器具(会自然繁荣),关城门不用栅梢(敌人)不可开,与邻国结交不用约定无人能离解。所以圣人总是以善对待人民,无人可弃;以善用物,无物可弃。这就是“袭明”。所以说“以善待人的君王”是“不以善待人的君王”的老师;“不以善待人的君王”是“以善待人的君王”的借鉴。如果不敬重老师,不爱惜借鉴,虽有聪明才智治国之时也完全迷惑。这就是我所谓的妙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丧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身虽死而“道”犹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实的话往往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会辩论的人不强词夺理,强词夺理的人不会辩论。明白大道规律的人不会自认渊博,自认渊博的人不会明白大道规律。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至高的品性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因为不与人争,故于做人处事时,不会过于彰显一已的立场,而招至或激化矛盾。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因此,圣人致力于解决温饱,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所以要有所取舍。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所以圣人掌握万事归一的法则,可以治理天下。不单凭自己所见,反能看得清楚;不自以为是,反而受尊敬;不自我夸耀,反能见功劳;不自高自大,反能长久。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踮起脚尖想提高自己的高度,反而会站不稳。把正常的两步并作一步走路,反而不会走快。凭着自己的眼睛去看反而看不清,只凭着自己的主意去判断事情反而不会分清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没有功劳,自大自满的人反而不会长久。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劳,妄自尊大的人不会长进。上面的行为都是多余、累赘不堪的东西,就如同剩饭、赘瘤一样,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避免它,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有德君王为民做事不留痕迹(人民不会发现),发布法令没有瑕疵(人民也不会知道),为民谋划不用器具(会自然繁荣),关城门不用栅梢(敌人)不可开,与邻国结交不用约定无人能离解。所以圣人总是以善对待人民,无人可弃;以善用物,无物可弃。这就是“袭明”。所以说“以善待人的君王”是“不以善待人的君王”的老师;“不以善待人的君王”是“以善待人的君王”的借鉴。如果不敬重老师,不爱惜借鉴,虽有聪明才智治国之时也完全迷惑。这就是我所谓的妙招。
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丧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身虽死而“道”犹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
真实的话往往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会辩论的人不强词夺理,强词夺理的人不会辩论。明白大道规律的人不会自认渊博,自认渊博的人不会明白大道规律。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羚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