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陶渊明晚秋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50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róng huá nán jiǔ jū shèng shuāi bù kě liáng 
xī wéi sān chūn qú jīn zuò qiū lián fáng 
yán shuāng jié yě cǎo kū cuì wèi jù yāng 
rì yuè huán fù zhōu wǒ qù bú zài yáng 
juàn juàn wǎng xī shí yì cǐ duàn rén cháng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三》
                    táo yuān míng zá shī shí èr shǒu · qí sān
                    1
00:00:00,000 --> 00:00:12,333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三》
2
00:00:12,333 --> 00:00:22,766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3
00:00:22,766 --> 00:00:32,533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4
00:00:32,533 --> 00:00:44,300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5
00:00:44,300 --> 00:00:53,166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6
00:00:53,166 --> 00:01:06,400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荣华难以长久停留,盛与衰也难以预量。
            
              
              日月周而复始野草又会复生,我则一旦死去就不能重生世上。
 
                                 
                    
                    
                    荣华难以长久停留,盛与衰也难以预量。
原是春天艳丽的荷花,今成秋天结子的莲房。
寒霜打蔫了野草,形容枯萎尚未凋丧。
日月周而复始野草又会复生,我则一旦死去就不能重生世上。
眷恋着先前种种,想到这些真让人断肠。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赏析
  此诗前四句中“难久居”“不可量”“昔”“今”“春”“秋”等暗示生命盛衰的意象中无不贯穿着时间的线索。“三春蕖”是对“荣华”的呼应,“秋莲房”既暗示了生命的成熟,也预示了生命的衰老。盛与衰这一对立的意义包含在同一个意象之中。物壮必老,这是老庄的哲理,也是生命自然的规律。然而,对生命更为残酷的是“严霜结野草,枯悴遽未央”的无奈之境。“柔卉被霜,萎乱纷纭,根叶辄相纠缠”(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暗示了人两鬓披霜,发如枯草的暮年的衰残。“枯悴遽未央”句,生命的“半死半生之况,尤为惨戚,‘未遽央’三字添得味长。”(《陶诗析义》)它是对生命衰而未竭的隐喻。
  全诗抒发了感慨衰老、眷恋往昔之情。诗的开头两句,以议论的形式,阐明了宇宙间的一个普遍法则:荣华是难以长期保住的,万物之盛衰一直在变化,是难以预测的。
  诗人在永恒的大自然中选取人们最常见而又最具代表性的地上生生不息的植物(莲花、莲蓬、野草)和天上周而复始的日月,与短暂无常的人的生命以及难以持久、不可预测的荣华富贵、事业兴衰相对比,这怎能不叫人“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啊。诗人就喜欢和自然界对话,这可以因得到灵感而喜,也可以被悲哀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