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春田:春季的田地。
堪:可以,能够。
欲:一作“亦”。然:同“燃”。
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经论:佛教指三藏中的经藏与论藏。《梁书·谢举传》:“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
伛(yǔ)偻(lǚ):特指脊梁弯曲,驼背。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
⑻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语笑:谈笑。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汉毛氏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栖迟,游息也。”
诗歌前半幅彰显乡间秀丽景致,后半幅突出别业访客的俊雅品格。诗人栖居辋川别业,秀丽静谧的村景尽收眼底,在与高僧、乡贤的交往中,其精神世界获得深层满足。
诗的起句以平和笔触叙写归山务农之事,颔联描绘村景时色彩词汇尤为鲜明,以草色与桃花为意象,将村景融入绚烂的自然色调中。“雨中” 为绿意增添朦胧韵致,“水上” 为炽烈的花红铺陈清幽背景。“绿堪染”“红欲然” 的动态描写,让浓墨重彩的色彩充满生机,尽显春日蓬勃气象,使得绚丽的村景格外夺目。
相较于颔联的明艳色调,颈联的笔墨略显素淡,未给读者带来直观的视觉美感。但结合生活体验可知,美好的自然风景未必能完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自然环境仅是居住条件的一部分,唯有良好的人文氛围方能带来舒适的居住感受。因常有学识渊博的高僧与德劭望重的乡贤造访,诗人的精神需求得以充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