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别业  
王维[唐代]
极简播放旋转图片
诵读客栈,文脉相传 songduke.com

 
6
0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唐诗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唐诗王维
辋川别业
王维[唐代]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56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创作背景、简介

  此诗当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李林甫当政时。天宝三载(744年)后王维买下宋之问位于辋川山谷(今陕西蓝田县西南10余公里处)的辋川山庄,作为他母亲奉佛修行的隐居之地。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辋川别业》是其中的一首。


译文

没到东山已经将近一年,归来正好赶上耕种春田。

细雨涤尘草色绿可染衣,水边桃花红艳如火将燃。

从事经论学的有道高僧,年老伛偻了的超逸乡贤。

披衣倒屣出来和我相见,开怀谈笑站在柴门之前。


注释

别业:别墅。

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春田:春季的田地。

堪:可以,能够。

欲:一作“亦”。然:同“燃”。

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经论:佛教指三藏中的经藏与论藏。《梁书·谢举传》:“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

伛(yǔ)偻(lǚ):特指脊梁弯曲,驼背。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

⑻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语笑:谈笑。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汉毛氏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栖迟,游息也。”


简析

  《辋川别业》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在辋川隐居时期的田园生活。此诗前四句运用夸张的设色法,盎然的春意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诗的后四句表现乡里间文雅、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乡间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写景与抒情相得益彰。


赏析

  《辋川别业》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律,描摹王维隐居辋川时期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中先叙写诗人抵达辋川已近一载,归返时恰逢春耕农忙时节。沿途所见雨中草色浓绿欲滴,仿佛可染衣物;水上桃花艳红似燃,景致格外迷人。诗人与乡间邻里相处融洽,无论是僧人还是隐居的老者,听闻其归来,皆披衣倒屣前来相见,于柴门之前开怀畅谈。这与陶渊明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的情境相仿,尽显乡里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与 “人情翻覆似波澜” 的官场形成强烈反差,流露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深切喜爱。


  诗歌前半幅彰显乡间秀丽景致,后半幅突出别业访客的俊雅品格。诗人栖居辋川别业,秀丽静谧的村景尽收眼底,在与高僧、乡贤的交往中,其精神世界获得深层满足。


  诗的起句以平和笔触叙写归山务农之事,颔联描绘村景时色彩词汇尤为鲜明,以草色与桃花为意象,将村景融入绚烂的自然色调中。“雨中” 为绿意增添朦胧韵致,“水上” 为炽烈的花红铺陈清幽背景。“绿堪染”“红欲然” 的动态描写,让浓墨重彩的色彩充满生机,尽显春日蓬勃气象,使得绚丽的村景格外夺目。


  相较于颔联的明艳色调,颈联的笔墨略显素淡,未给读者带来直观的视觉美感。但结合生活体验可知,美好的自然风景未必能完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自然环境仅是居住条件的一部分,唯有良好的人文氛围方能带来舒适的居住感受。因常有学识渊博的高僧与德劭望重的乡贤造访,诗人的精神需求得以充分满足。


编辑于:2025-08-02 15:18:24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0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