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并序  
白居易[唐代]
极简播放旋转图片
诵读客栈,文脉相传 songduke.com

 
14
2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唐诗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唐诗白居易
放言五首·并序
白居易[唐代]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373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创作背景、简介

  据序文可知,这组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因上书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当年六月,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写下《放言五首》奉和。


译文

元九(元稹)在江陵的时候,写过五首《放言》长句诗,这些诗韵律高超且体裁合于格律,意旨古朴而词句新颖。我每次诵读它们,都觉得韵味十足,即使是前代精通诗歌的前辈,也没有创作过这样的作品。只有李颀诗中说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这两句和元九的诗意境相近。后来我出京到浔阳任职,还没到达任所时,舟行途中闲暇颇多,便在江上独自吟咏,于是续写了五篇诗作来延续元九诗中的意趣。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轮一样,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马失前蹄也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

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注释

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他在元和五年(810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其间曾作《放言五首》,见《元氏长庆集》卷十八。

长句诗:指七言诗,相对五言诗而言;五言为短句。

李颀: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725)进士,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此举其两句诗见于他的《杂兴》诗。

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今山东省境内。

接舆狂:接舆,传说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说“接舆狂”。其真实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着孔子的车而歌,故称接舆(见《论语·微子》、《庄子·逍遥游》)。舆,本指车厢,亦泛指车。

予:我。

出佐浔阳:被贬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治事。浔阳:指江州。隋设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未届所任:还未到达任所。届,到。

暇:空闲时间。

缀:撰写。

耳:叹词。

诈圣:欺诈圣人。

甯子:指甯武子。

“草萤”二句:以萤光并非火,露滴不是珠来比喻人世间的某些假象,并告诫人们不要为假象所蒙蔽。这是从侧面说明要从本质去看问题,或者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燔柴:《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疏:“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此用为名词,指火光。

照乘:珠名。

倚伏:即《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简言“倚伏”。

尘网:犹尘世,即人世。古人把现实世界看做束缚人的罗网,故言。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回还:同回环,谓循环往复。

车转毂:像车轮转动一样。

荣枯:本谓草木盛衰,常以比政治上的得志与失意。

反覆:谓反复无常。

藏钩:古代一种游戏。

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

刳肠患:言龟虽通灵性,也难免自己要被人杀掉的祸患。

折:摔断。

君:指元稹。

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

向使:假如。

第宅: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

亲宾:亲人和朋友。

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炙手:热得烫手,比喻权贵势焰之盛。

汲:汲黯。

郑:郑当时。

阗:塞,充满。

罗:捕鸟的网。

北邙: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

未省:未见。

“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前句的“莫”字管“笑”与“夸”二字。后句意谓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泰山”句:谓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

槿:即木槿花。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

嫌身:嫌弃自己。

漫:随便。

厌生:厌弃人生。

“生去”二句:说明死和生都是自然的规律。扬雄《法言·君子》:“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简析

  《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作。在这五首诗里,作者基于自身阅历,分别针对社会人生中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等问题畅抒己见,以此表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态度,并对世人加以告诫。


  第一首诗纵论政治领域的辨伪之策——大致等同于近代所说的识别两面派问题;第二首诗主要阐述祸福得失的相互转化;第三首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一个道理:若想全面认识人或事,都需经过时间的检验,从整个历史进程中去衡量与判断,而不能仅依据一时一事的表象就下结论;第四首诗通篇探讨世事人生的变迁;第五首诗则以艺术化的表达说明,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规律,并指出正确的人生态度应当是多思考如何在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这组诗借助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哲理转化为具体的艺术意象,因而即便全篇以议论说理为主,却能发人深省,毫无枯燥之感。


赏析

  第一首诗论及政治层面的真伪辨别。首联“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以开门见山的反问句式直指核心:作伪者古今皆有,世人难以辨识。颔联“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妙用典故——臧武仲奸猾却佯装圣贤,宁武子聪慧而故作愚钝,二者表面作伪形似却本质迥异,可叹世人只偏爱臧式假圣人,却不识宁式真贤才。颈联“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以比喻破题:草丛萤火虽闪却非真火,荷叶露珠虽圆终非珍珠,它们以假象迷惑世人,恰如现实中混淆真伪的现象。尾联“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紧承比喻,点明辨伪之法在于对比,恰如谚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全诗以形象化议论见长,借比喻阐释哲理,将抽象思辨转化为具体艺术意象。八句中五次运用反问句,“何人”“底事”等疑问词连珠而下,既具咄咄逼人的气势,又满含对世事怪象的慨叹。此诗并非泛泛空谈,而是诗人因直言遭冤后,对黑暗政治的针砭,堪称《离骚》式的忧愤呐喊。


  第二首诗阐释祸福得失的转化之道。诗人以诗喻理,诠释《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关系,揭示祸福相互依存、转化的规律。以《塞翁失马》为例:塞翁失马复得且带回良驹,此为福;其子骑马摔断腿,福又转为祸。其中“骑马”“安全措施缺失”或“骑术不精”等条件,正是福祸转化的关键。诗句“马失应无折足忧”仅言转化而略去条件,虽有片面性,却因文体限制不可苛责古人。此诗体现了朴素的矛盾转化思想,蕴含辩证思维的智慧。


  第三首诗以理趣见长的哲思之作。开篇“赠君一法决狐疑”以郑重的“赠”字强调决疑之法的可贵,引发读者好奇。诗人先以“不用钻龟与祝蓍”设悬,再于三四句委婉道出方法:“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指出时间是检验真伪的试金石。接着以周公、王莽为例从反面论证:周公辅政时曾遭流言质疑,终证忠心;王莽未篡汉时谦恭迷惑世人,终露野心。“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为全诗关键,点明若不待时间考验,必为表象蒙蔽。全诗以“试玉”“辨材”作比,以历史人物为证,寓哲理于形象,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将深刻道理表达得纡徐委婉,耐人寻味。


  第四首诗纵论世事人生的变化规律。诗中写道:豪宅甲第终会破败,亲友故交终将逝去;昨日权倾一时之家,今朝便可能门可罗雀;浩瀚东海亦能变为桑田。宇宙万物皆在运动变化中发展,人生富贵亦然。因此,不可因一时显荣而自傲轻视他人。此诗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今人正确认识人生与社会颇具哲理性启示。


  第五首诗揭示新陈代谢的宇宙法则。“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以艺术化表达阐明:新陈代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自然界如此,人生亦然,故“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不必强求寿命长短。“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倡导正确的人生态度:应珍惜有生之年为家国贡献力量,如此则虽死犹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进一步阐释生死规律,虽流露出消极情绪,却也道破自然法则的本质。


编辑于:2025-08-02 14:44:15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2条评论)
镜里得书2025-08-21 08:46:48

这个系列里印象最深的还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那首。虽然同一组里更多的似乎是感叹“世事无常”的感觉,但那首有一种,注视着看诗的人,表示“请活下去,请坚持下去”的那般意味。

回复
展开更多回复
诵读客 > 镜里得书
应该会有机会补上其他几首的
回复
2025-08-21 10:11:49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