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各投林  
曹雪芹[清代]
极简播放旋转图片
在诵读客栈,品诗意万千 songduke.com

 
12
0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清诗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清诗曹雪芹
飞鸟各投林
曹雪芹[清代]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103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译文

做官的,最终家业衰落凋零。富贵的,到头来金银散光耗尽。

施恩的人,能在绝境中死里逃生。无情无义者,终得明确的报应。

欠了人命的,已将性命偿还。欠了眼泪的,泪水早已流尽。

冤冤相报的恶果实在不轻,人生的分离聚合都是前世注定。

若想知道为何短命,且问前世因果;老来获得富贵,也不过是侥幸之幸。

看破红尘的,选择遁入空门。痴迷不悟的,白白送了性命。

这一切就像鸟儿吃完食物飞向树林,只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干干净净!


注释

凋零:衰落。

冤冤相报:以冤报冤的因果报应。


简析

  此曲以对仗句式总括金陵十二钗悲剧命运,家业凋零金银散尽写家族衰颓,死里逃生枉送性命状个体遭际,借前定前生强化宿命感。结句食尽鸟投林以意象群喻世态炎凉,白茫茫大地收束全篇,于凝练笔墨中尽显封建家族覆灭的苍凉与世事空幻的哲思。


赏析

  红学界通常主张此曲十二分句分别隐喻正十二钗命运,但具体归属尚存争议,亦有学者不认同按人分派的方式。周汝昌指出,“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两句概括 “家亡” 之态,其余分句对应关系为:有恩者死里逃生指巧姐,无情者分明报应指王熙凤,欠命者命已还指贾元春,欠泪者泪已尽指林黛玉,冤冤相报实非轻指迎春,分离聚合皆前定兼指贾探春与史湘云,欲识命短问前生涉及贾迎春与贾元春,老来富贵真侥幸属李纨,看破者遁入空门为惜春,痴迷者枉送性命是秦可卿。俞平伯则认为:为官者家业凋零对应史湘云,富贵者金银散尽指向薛宝钗,有恩者死里逃生仍指巧姐,无情者分明报应属妙玉,欠命者命已还指迎春,欠泪者泪已尽为黛玉,冤冤相报实非轻指秦可卿,分离聚合皆前定属探春,欲识命短问前生指元春,老来富贵侥幸者是李纨,看破遁入空门为惜春,痴迷枉送性命指向王熙凤。


  另有观点不认同将《红楼梦》此曲按人对应分派,认为作为十二钗曲总结,其目的非重复各人命运,作者亦未刻意使每句分结一钗,割裂曲文逐人分配实属削足适履。从事实看,“按人分派” 不乏牵强:“欠泪的” 属黛玉、“看破的” 属惜春等说法虽合理,但称 “为官的家业凋零” 指湘云、“富贵的金银散尽” 指宝钗则难服众,因《护官符》中贾史王薛皆 “为官”“富贵”,后来 “一损俱损” 均致家业凋零,脂批称两句 “先总宁荣” 更准确。此外,将 “欲知命短问前生” 归元春、“欠命的命已还” 归迎春亦无充分依据,十二钗中命短者非独元春,且小说未言迎春欠孙绍祖命,反倒是王熙凤现世欠多条人命,其下场更合 “冤冤相报”。故不应拘泥一句一人,固化文义解读。


编辑于:2025-07-25 10:33:55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0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搜索 - 诵读客栈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