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远看去,田圃之中的石头和树像是已经连为一体;在渡口,小船缓缓驶入江溪之中。
在船上凭靠几案,观看鱼乐之趣,以至于忘了时间,急急忙忙回赶就像那归栖的鸟儿。
纵马踏秋,才渐渐知道秋天的果实日渐美味;幽静的小路就怕它多生岔道,让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凭几:指古时供人们凭倚而用的一种家具,形体较窄,高度与坐身侧靠或前伏相适应。
鱼乐: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后亦以喻纵情山水,逍遥游乐。
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
幽径:指僻静的路;清幽的小路。
蹊:小路。
全诗描述的是诗人乘兴秋游,行船走马,赏景观鱼,好不畅然。首联提笔点题,道出时节,交代来意:在柑橘上结出了露珠的清晨,信马出游。颔联继而铺陈沿途秋景,骑马出园圃,一路树木、山石相连,转而乘舟缓缓驶入河溪。颈联由写景转写人,记述出游中的乐趣:在船上倚案玩赏溪水中的鱼群,上岸后回马驰骋惊起了栖息在山林中的飞鸟。此处与上联形成呼应,颔联写静,先陆上再水中;颈联写动,却是先水中再陆上。一水一陆,一静一动,看似字句平常,实则妙趣横生,为全诗的妙处所在。
尾联作收,两个字颇堪玩味:首句先写出游赏足秋色之美,一个“渐”字如同为这幅秋游图景引入了一条时间轴,全诗显得立体饱满,诗人是带着读者一路赏景,一路体会,越走越发现秋色之美;最后一句诗人用一个“恐”字,将此次出游意犹未尽却又不敢为观赏景色而在山中走得太深的那种既不舍又有点担心的纠结情绪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末句“幽径恐多蹊”,诗人诗心往往言在诗外,让人仔细品来仿佛诗人还有言外之意,而诗意也就由此被发散出去,余味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