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杜甫[唐代]
极简播放旋转图片
来诵读客栈,听古籍拌饭 songduke.com

 
11
0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唐诗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唐诗杜甫
白露
杜甫[唐代]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40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创作背景、简介

  此诗宋人黄鹤订于大历二年(767)秋作于瀼西,以首句“白露”为题,乃咏秋候也。


译文

清秋的早晨,露水像成熟的柑子一样一团团地凝结在草叶之上,在马蹄疾踏之下,露珠纷纷碎散开。

远远看去,田圃之中的石头和树像是已经连为一体;在渡口,小船缓缓驶入江溪之中。

在船上凭靠几案,观看鱼乐之趣,以至于忘了时间,急急忙忙回赶就像那归栖的鸟儿。

纵马踏秋,才渐渐知道秋天的果实日渐美味;幽静的小路就怕它多生岔道,让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注释

甘子:指柑树的果实。

凭几:指古时供人们凭倚而用的一种家具,形体较窄,高度与坐身侧靠或前伏相适应。

鱼乐: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后亦以喻纵情山水,逍遥游乐。

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

幽径:指僻静的路;清幽的小路。

蹊:小路。


简析

  《白露》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先以柑橘挂露的清晨开篇,继而铺陈骑马出园、乘舟入溪的沿途秋景,动静结合,妙趣横生,尽显游兴之浓,最后言及对秋景的留恋与深入山林可能带来的微妙担忧。整首诗戏笔为之、情意盎然,结尾处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遐想;诗中描绘白露时节秋高气爽的宜人景象,展现了诗人乘兴秋游的愉悦心境。


赏析

  一生坎坷的杜甫对白露节气似乎有着更多的情感共鸣,一首《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尽了白露之夜的深秋情境和自己内心的清寂悲凉。而这首《白露》则用平白的字句将白露时节的另一面——秋高气爽描画得情意盎然。


  全诗描述的是诗人乘兴秋游,行船走马,赏景观鱼,好不畅然。首联提笔点题,道出时节,交代来意:在柑橘上结出了露珠的清晨,信马出游。颔联继而铺陈沿途秋景,骑马出园圃,一路树木、山石相连,转而乘舟缓缓驶入河溪。颈联由写景转写人,记述出游中的乐趣:在船上倚案玩赏溪水中的鱼群,上岸后回马驰骋惊起了栖息在山林中的飞鸟。此处与上联形成呼应,颔联写静,先陆上再水中;颈联写动,却是先水中再陆上。一水一陆,一静一动,看似字句平常,实则妙趣横生,为全诗的妙处所在。


  尾联作收,两个字颇堪玩味:首句先写出游赏足秋色之美,一个“渐”字如同为这幅秋游图景引入了一条时间轴,全诗显得立体饱满,诗人是带着读者一路赏景,一路体会,越走越发现秋色之美;最后一句诗人用一个“恐”字,将此次出游意犹未尽却又不敢为观赏景色而在山中走得太深的那种既不舍又有点担心的纠结情绪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末句“幽径恐多蹊”,诗人诗心往往言在诗外,让人仔细品来仿佛诗人还有言外之意,而诗意也就由此被发散出去,余味绵绵。


编辑于:2025-09-07 22:46:12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0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