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
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谁家:哪一家。后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乐事。
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
忒:过于。
韶光:大好春光。
此曲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描绘出一位久居深闺的少女初次踏入园林的所见:百花竞放、万紫千红,满园春色绚烂夺目,给予她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久闭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未沉溺于眼前的春色,而是由“入”及“思”,从实景转入虚境。她预见到了这浓艳富丽的春景终将归于“断井颓垣”——那残败破落的景象从另一个极端深深震撼了少女的心灵。“春色如许”开阔了她的视野,让她满心诧异与惊喜;而紧接着对春光易逝的联想,则如惊雷般在她心间炸响,令她满心惊惧与无奈。这其中交织着深深的伤感:自己人生的春天同样绚烂多姿,却始终无人走进她的世界。
女主人公心花初绽的欢愉转瞬便凝于眉间,这一瞬间的神情流转,恰是她内心无奈情绪的投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两句唱词如利刃般剖开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间的裂隙,将杜丽娘黯然神伤的心境与满园艳丽春光间的尖锐对立展露无遗。春日的蓬勃生机非但未能消解她的愁绪,反如利箭般刺穿她内心的屏障,将那份黯然伤怀渲染得愈发浓烈。现实的困顿与青春的觉醒交织,使她对外部世界萌生出炽热而焦灼的渴望。在这春光深处,她窥见了生命的困局:若将这声喟叹置于更深的维度审视,其中岂止残留着纯粹的悲观?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探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这段唱词既是景语,亦是情语。人物情感与春日景致如藤蔓般缠绕共生,映照出主人公对景自怜的幽微心境。那潜藏心底的孤寂与哀愁,在满园芳菲的催动下喷薄而出,化作字字血泪。此曲情绪的跌宕起伏,恰与春景从浓艳走向残败的轨迹严丝合缝——当实景的绚烂渐次褪为虚景的苍凉,读者再难分清何为景语、何为情语。只因在此间天地,景因情而鲜活,情借景而永驻,二者早已融作血肉相连的整体。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在《红楼梦》中,即有林黛玉读这首曲时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处境无限感伤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