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暂上:一上,试上。
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表彰太原首义和秦府功臣,命阎立本绘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画像于凌烟阁。
若个:哪个。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第二个问句蕴含更浓烈的不平之意,从表面看,诗人以反面笔法凸显投笔从戎之必要,实则深层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感由昂扬转入沉郁,既用反衬手法,又具节奏起伏,峻急中见回荡之致。他将复杂情思融于节奏,强化语气的同时深化了主题。
前两句十四字贯通而下,节奏明快,与诗人昂扬的意绪、紧迫的心境高度契合。首句 “何不” 二字极具表现力,不仅构成疑问句式,更强化了反问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频仍的局势焦急万分,恨不能即刻佩刀赴沙场保卫家国。“何不” 这般反躬自问,既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含危急军情与自身焦虑心境,更让人感受到其郁积已久的愤懑。李贺身为书生,早负诗名,本可凭才学入仕,却因 “避父讳” 这一封建礼教束缚,仕途被无情阻断,无从施展才学。“何不” 之语,实显无奈。次句 “取” 字举重若轻、势如破竹,生动展现诗人急切的救国之心。然 “收取关山五十州” 谈何容易?书生意气难成收复大业,而欲摆脱悲凉处境,又须经历戎马、杀敌建功,这一矛盾深刻凸显诗人的愤激不平。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人叩问: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者,可有书生出身?此处诗人以疑问句式替代陈述句,使不平之意更显浓郁。看似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之必要,实则更深层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反衬手法,又显节奏起伏,在峻急中含回荡之姿。诗人将复杂思想情感融入诗歌节奏,让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与感受。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吟咏,以抒生活与情思。此首却不借所见发端,而是直抒胸臆,于豪迈中见愤懑之意。盖因组诗为同期所作、汇编而成,不为题目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