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杨万里《晚风二首·其二》
标题注音:
yáng wàn lǐ wǎn fēng èr shǒu · qí èr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000 --> 00:00:10,100 杨万里《晚风二首·其二》 2 00:00:10,100 --> 00:00:20,500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3 00:00:20,500 --> 00:00:30,033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注音:
wǎn fēng bù xǔ jiàn qīng yī què xǔ chóng lián dào dì chuí píng yě wú shān zhē luò rì xī chuāng hóng dào yuè lái shí
正文: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br />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译文:
晚风不许水面平静如镜照人影,却允许帘幕重重垂落在地。<br /> 空旷的原野没有山遮不住夕阳余辉,西窗被映成红色持续到明月东升时。
注释:
鉴清漪(yī):以水为镜照影。鉴,镜,此作动词,照镜。漪,本意为细细波纹,这里泛指水。<br /> 重(chóng)帘:多层、厚重的门帘。
创作背景:
该组诗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初。前一年冬,杨万里受命充当迎接金国贺正旦(春节)使的接伴使。他一向力主抗金,“刚毅狷介”,“思有补于国家”(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引倪思语),但此时却要充当迎送金使的奉陪人员,而且朝廷主和,对金使还得优礼有加,杨万里内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见的。该组诗正是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写成的。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br /> <br /> “晚风不许鉴清漪”,是第一首“晚风豪横大相欺”的注脚。不许照清漪者,有二意,一是寒气袭人,风刮来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二是在豪横怒卷的狂风之下,水面浪起,已无“清漪”可赏。但它的本领也不过仅此而已——只要“重帘到地垂”,它便束手无策了。<br /> <br /> “却许”二字极妙,貌似写晚风的“恩准”,骨子里讥刺甚深——你不过是想吹掉重帘,只可惜办不到。有了“重帘”作壁垒,诗人可以安心地隔窗远眺了——“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他望得那样远,望得那样久,他的思潮难以平静。<br /> <br /> 面对着无力的夕阳、豪横的晚风,迎送金使的隆重场面又一一在脑海中浮现,金使的骄横傲慢、主和派官僚的卑词觍颜,如在目前。苟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犹如晚日,而刮地而来、猖狂一时的北风,象征着金人势力。然而诗人于忧愤中自有坚定的信念在:“西窗红到月来时”,即光明不灭,而当“月去”之时,东窗又已受日而“红”了。晚风的淫威掩盖不了日月的光辉。
简析:
《晚风二首·其二》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诗人对“晚风”的揶揄:“晚风”虽然把人们赶进了室内,而西窗红日,却一直照到月明,送来暖气;末句与第一首首句呼应,指出了“稍霁威”的实际情况。全诗章法绵密,含蓄蕴藉,亦是向南宋朝廷报警,且不无讽其以降求和、逆来顺受之意。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712/250712杨万里-晚风二首·其二.mp3
体裁代码:
43
作者代码:
1112700
体裁排序代码:
11127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