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黄景仁《秋夕》
标题注音:
huáng jǐng rén qiū xī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000 --> 00:00:07,433 黄景仁《秋夕》 2 00:00:07,433 --> 00:00:20,600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3 00:00:20,600 --> 00:00:34,166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4 00:00:34,166 --> 00:00:47,400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5 00:00:47,400 --> 00:01:02,100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注音:
guì táng jì jì lòu shēng chí yì zhǒng qiū huái liǎng dì zhī xiàn ěr nǚ niú féng gé suì wèi shuí fēng lù lì duō shí xīn rú lián zǐ cháng hán kǔ chóu sì chūn cán wèi duàn sī pàn zhú yōu lán gòng tuí huà cǐ shēng wú fèn liǎo xiāng sī
正文: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br />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br />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br />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译文:
厅堂冷寂漏声显得迟慢,这一种秋夜的怀念相隔两地的人都能知道。<br /> 我羡慕你们织女牛郎每年能相会一次,为了谁人我在风露之中站了许多时候?<br /> 我的心好象莲子那样常常含有苦涩的成分,我的愁思好象春蚕那样吐丝不断。<br /> 我要不顾一切追随幽兰同她一齐颓败变化,我这一生没有份儿了却相思。
注释:
桂堂:厅堂的美称。李商隐《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br /> 寂寂:冷寞。<br />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br /> 女牛:织女、牵牛,两星宿名,隔银河相对。神话传说织女系天帝孙女,善织云锦,因嫁与牛郎,中断织锦;天帝怒,强令两人分离,只准每年七夕相会一次。<br /> 幽兰:兰花。<br /> 颓化:颓败变化。
创作背景: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这是一首哀感顽艳的情诗。据诗意推测,是作者早期的作品。郁达夫先生的小说《采石矶》中对此诗的创作作了很凄艳的描述:“仲则(景仁字)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他忽然感触旧情,想到少年时候的一次悲惨的爱情上去。”这显然是从本诗中“为谁风露立多时”一句想像出来的故事。<br /> <br /> 桂木筑成的堂中静寂无声,只听到更漏滴滴。诗人遥想远处的恋人,虽异地相隔,然而人心心相印,相思之情是一致的。诗人凭借想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将恋人间两心相契的心理浓缩在“一种秋怀两地知”一句之中。如此凄清寂寥的秋夜,怎能抑制住对远方情人的刻骨相思呢?诗人于是走到园中,那秋夜的星空又令人想起牛郎、织女,他们还可以在每年的七夕相逢一次,而诗人如今在这风露中伫立多时,又是为了谁呢?这里,诗人以极平淡质朴的语言为自已勾勒了一个剪影:伫立凝想,默默无言,举眼望天,心沉神驰。一个多愁善感而痴情的年轻诗人形象于其中已呼之欲出了。他的另一 首诗中有“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之句,与此句同一意境,说明这是诗人自己反复描绘的自画像。<br /> <br /> 诗人在爱情的追求与失望的痛苦中挣扎,于是他感叹道:我就像莲子那 样永远藏着一颗苦涩的心;愁思像春蚕的丝绵绵不断,无法排遣。我的一生注定逃脱不了这相思之苦的命运,任凭自己的生命随着幽谷之兰的萎谢凋零而逝去吧!黄仲则少年多病,常有年寿不永的自悲自叹,他似乎已预见到了自己的早逝,然而又无法摆脱相思之情,最后两句便是他对至高无上的爱情的礼赞,表达了自己对此执着的追求。他希望上苍判给他这样的命运:永远追逐着兰草幽远的芬芳,即使与兰草一起凋落化为泥土亦不辞。生命何足惜,而相思之情永不会完结。这里的“幽兰”,虽然诗人没有明言所指,但我们大致可以揣想到,那就是他的爱人的化身。<br /> <br /> 爱情是诗歌创作中永恒的主题,然而表现爱情主题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是如此。南朝民歌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来表达男女间的思慕,李商隐的艳诗则以秾艳晦涩的笔调抒写自己的恋情,而黄景仁的这首情诗却以清新而强烈的表现方式抒写自己的恋情,带有明显的个人特色。 此诗也显然有脱胎于李商隐诗的痕迹。如开头的“桂堂”一词,就使人想起义山《无题》中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两句,唤起了男女幽会的联想。又如“心如莲子”一联,也显然取法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然而我们读黄景仁的诗,却没有义山那种朦胧神秘的色彩,代替它的是一种深切真挚的美感。如此诗一气流走,畅达明晰,而情深一往,感人肺腑。语言是晶莹透明的,没有些许费解晦涩之处,然意蕴却并非一览无余,而是随着感情的波澜深婉激荡,如第一句中“漏声迟”三字, 暗示出诗人于孤独寂寞中倍感长夜难度的心态。第二句中“一种”与“两地” 可谓当句成对,构成了强烈的时空交错的效果。总之,语言的明畅与感情的强烈在此诗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前人所谓语浅情深,此诗堪当。
简析: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720/250720黄景仁-秋夕.mp3
体裁代码:
57
作者代码:
1174900
体裁排序代码:
11749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