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王令《寄洪与权》
标题注音:
wáng lìng jì hóng yǔ quán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000 --> 00:00:07,433 王令《寄洪与权》 2 00:00:07,433 --> 00:00:17,833 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 3 00:00:17,833 --> 00:00:28,833 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 4 00:00:28,833 --> 00:00:39,600 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 5 00:00:39,600 --> 00:00:49,866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
注音:
jiàn qì hán gāo yǐ mù kōng nán ér rì yuè suǒ xīn xiōng mò cáng yá zhǎo tóng chī hǔ hǎo zhào fēng léi qǐ wò lóng jiù shuō wáng hóu wú shì zhǒng gǔ cháng fù guì jí gēng yōng xū jiāng dà dào wéi qí yù mò tà rén jiān wò chuò zōng
正文:
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br /> 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br /> 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br />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
译文:
应如倚天长剑腾光于高寒的暮空,七尺男儿襟怀磊落像抱日月在心胸。<br /> 切莫如痴虎那样自藏爪牙丧失威势,努力召唤风雷做有志乘时而起的卧龙。<br /> 古人曾说王侯将相本非世代传种,自古多有贫贱者伸志而成富贵的英雄。<br /> 当须胸怀大道去把握展志用世的奇遇,切勿重蹈人间丧志失节的龌龊行踪。
注释:
洪与权:作者之友。<br /> 剑气:暗用“双龙剑”典故。《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张华邀星象家雷焕仰视,雷焕说:“宝剑之气,上彻于天耳!”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br /> “男儿”句:意谓男子汉的胸中当有怀抱日月的气魄。<br /> 痴虎:愚笨之虎。<br /> 卧龙:汉代末年诸葛亮隐居隆中,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称为卧龙。<br /> 王侯无世种:《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未农民起义领袖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此话是反诘,意为王侯将相并非贵种天生。这里用其意。<br /> 耕佣:耕作的佣人,这里指意为贫贱者。《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陈涉的话语和友人互相勉励,表示人贵有志,有了大志,方可以成大功立大业。王侯将相并不是世代相传的,力耕的佣工也有取得富贵的机会,这是早已被历史证明了的。这里用其意。<br /> 大道:据《王令集》,是指推崇六经,宗师孔孟之道。大遇,就是“奇遇”。遭逢奇遇,都必须得之以义,不义而取得富贵、而致身王侯将相,都是不足取的。<br /> 龌龊:指拘于小节。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此诗是为王令对当时积弱苟安的现实政治有所不满,而志在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洪与权是王令的好友,两人唱和颇多。这首《寄洪与权》,是王令寄于好友而抒怀言志之作。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青年志士既要有“倚长剑于天外”的气概,更要有宽广的心胸。颔联以龙虎借喻,激励友人不要收藏才华等同痴虎,而要召唤风雷行云施雨,同时也在表达自已渴求用世的心愿。颈联表达了诗人不甘贫贱、积极向上、敢于向权贵挑战的气概。尾联表达诗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为官的原则和气节。全诗以非凡的志操昂扬的气宇、奇伟的物象感情强烈,表达了作者积极争取任世之重的大志和坚持道义的高尚节操。<br /> <br /> 一二两句,挺劲洒落,振响入云。诗人表示,一个青年志士,要有“倚长剑于天外”的气概,像龙剑那样腾光于高寒的暮空之中;要有光明磊落的胸襟,把日月的光辉,深锁在自己的怀抱。<br /> <br /> 接着三、四两句用积极的比喻勉励友人,也借以表达他渴求用世的心愿。“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他认为既是一只猛志常存的老虎,就应当展现虎威,而不要像痴虎那样自藏牙爪;既是有志乘时而起的卧龙,就应当早日召唤风雷,以求行云施雨使天下人受到润泽。虎失去牙爪,即无异于驯服的牛羊;龙离开风雷,即无以奋其神力。这几句都是借用比喻以言志述怀,诗人力求振奋的形象,跃然纸上。<br /> <br /> 五、六两句,诗人借用《史记·陈涉世家》中陈涉的话语和友人互相勉励,表示人贵有志,有了大志,方可以成大功立大业。王侯将相并不是世代相传的,力耕的佣工也有取得富贵的时候,这是早已被历史证明了的。历史上有许多英杰都是乘时而起,“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宁戚曾经是喂牛的农夫,韩信受过胯下之辱,诸葛亮、王猛等人都似布衣出任当世之务,风云际会,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不失其时。诗人用陈胜、吴广起义时的言行自励,至少可以看出他对陈胜、吴广并不抱有歧视的态度,甚至是赞同这些在野的英杰发愤一时,以成就不朽的功勋。然而诗人对于出处的问题,是看得非常郑重的。<br /> <br /> 诗的末尾两句说,诗人一直以实现大道自期,所谓大道,就是原本六经“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的道理。出则可以济世泽民,不出也要以“宏材敏识、伟节高行,特立于一时”。因此在困穷之中不谋苟且进身,而遇有时机,则应力求为世所用。“须将大道为奇遇”,正是积极要求用世的心志的表现。“廊庙”,是指朝廷。遭逢奇遇,见用于朝廷,都必须得之以义。不义而取得富贵、而致身王侯将相,都是不足取的。作者鄙视那些“沉没于利欲之中”的学士大夫,他们有些人学为章句,以猎取功名;有些人钻营阿附,以图谋利禄。对于他们的龌龊行径,作者是非常痛愤的。作者始终有志于大道,虽经常处于寒饿之中,但“不干仕”“不应举”“不肯受人施惠”,这些正是“莫踏人间龌龊踪”的积极表现,作者的志节,是断非龌龊小生可与相比的。<br /> <br /> 全诗意气高昂,感情强烈,表达了作者积极争取任世之重的大志和坚持道义的高尚节操。
简析:
《寄洪与权》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表达了青年志士既要有“倚长剑于天外”的气概,更要有宽广的心胸;颔联以龙虎借喻,激励友人不要收藏才华等同痴虎,而要召唤风雷行云施雨,同时也在表达自已渴求用世的心愿;颈联表达了诗人不甘贫贱、积极向上、敢于向权贵挑战的气概;尾联显示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为官的原则和气节。全诗以志操昂扬的气宇、奇伟的物象,感情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争取任世之重的大志和坚持道义的高尚节操。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720/250720王令-寄洪与权.mp3
体裁代码:
43
作者代码:
1103201
体裁排序代码:
1103211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