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陈师道《别黄徐州》
标题注音:
chén shī dào bié huáng xú zhōu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000 --> 00:00:07,333 别黄徐州,陈师道,宋代 2 00:00:07,333 --> 00:00:16,666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 3 00:00:16,666 --> 00:00:26,733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4 00:00:26,733 --> 00:00:38,033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5 00:00:38,033 --> 00:00:48,833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注音:
xìng míng céng luò jiàn shū zhōng kè huà wú yán zì bù gōng yí rì xū shēng mǎn tiān xià shí nián cóng shì dé tú qióng bái tóu wèi jué gōng míng wǎn qīng yǎn cháng méng jīn xī tóng shuāi jí yòu wèi jīn rì bié shù háng lǎo lèi sǎ xī fēng
正文: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br />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br />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br />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译文:
自己的姓名,曾落在当时名流的荐书之中;自愧才浅学疏作诗尚未全工。<br /> 顷刻间虚名传遍天下,却不料十年来薄宦仍然抱有途穷之感。<br /> 头发虽已斑白自觉功业心还在,感谢太守您始终器重。<br /> 拖着病躯我今日向您道别,成串的泪珠悲洒在西风中。
注释:
黄徐州:作者之友,时任徐州知州。<br /> “姓名”句: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曾巩主修五朝国史,准其自选属员,曾巩荐陈师道,因师道乃一布衣,未准。哲宗元禧二年,苏轼等人荐师道,奏状有云:“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若将终身。苟非其人,义不往见。过壮未仕,实为遗才。欲望圣慈,特赐录用,以奖士类。”(《东坡奏议卷三》)晁补之荐陈师道状云:“伏见徐州陈师道,年三十五,孝弟忠信闻于乡闾。文知圣人之意,文有作者之风。怀其所能,深耻自售,恬淡寡欲,不干有司。亲随京师,身给劳事,蛙生其釜,愠不见色。方朝廷振起滞才,风劝多士。谓如师道一介,亦当褒采不遗。”(《鸡肋集》卷三五)<br /> 刻画无盐:《晋书·周觊传》:“庾亮谓觊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觊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说的是他自惭不如乐广,别人称誉太过,犹如刻画无盐,而以西施的形貌相加,就显得唐突了。<br /> 虚声:指虚名。<br /> 十年从事得途穷:陈师道元韦占二年始入仕任徐州教授,后移颍州教授。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庭坚等遭贬逐,师道亦被罢职。他生计无着,携家投靠任澶州知州的岳父郭概。途中母亲去世,师道虽又接到彭泽令的任命,却因母丧未赴任。回徐州葬母后,往依改任曹州知州的岳父。四年(公元1097年),岳父去世,师道仍回徐州,生活极其贫困,有时竟至断炊。<br /> 途穷:《晋书·阮籍传》:“(阮籍)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br /> 青眼:重视。眼睛青色,其旁白色。正视则见青处,斜视则见白处。晋阮籍不拘礼教,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携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见《世说新语》)。后因谓对人重视曰青眼,对人轻视曰白眼。此指作者虽穷途,顾念今昔,深蒙黄徐州以青眼相加,这知己之情,尤为可贵。
创作背景:
陈师道自幼励志好学,工于文墨,受到文坛前辈曾巩、苏轼等称赏引荐,但他进非科第,仕途坎壕,特别“其罢而归彭城,家益穷空。”(谢克家《后山居士集序》)陈师道在颍州州学落职之后移居徐州,因家境困难,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不得不赴曹州寄食其岳父曹州知州郭概处,这首诗便是作者临离徐州赴曹州时告别徐州州守黄氏之作。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临离徐州时告别州守黄氏之作,表述了他的境遇,抒发了惜别的情谊。起联言自身曾蒙时贤推荐,次联谓身负虚名,十年从事学政,落得个落职的处境。三联说到当今,表明虽鬓有白发,还想有所作为,感谢对方青眼相看,一贯如此。末联收结到话别,面对秋风,凄然泪下。全诗向友人直倾襟府,感慨沉挚。<br /> <br /> 首联是说诗人自己的姓名,曾落在当时名流的荐书之中,而他学诗有年,还未能做到恰如其分,因而有“自不工”之感。首句运用元稹诗“名落公卿口”和杜甫诗“名玷荐贤中”的句意。次句用《晋书·周觊传》“刻画无盐,唐突西施”的典故,表示作诗尚未全工,有愧所得的称誉。<br /> <br /> 颔联前句是说:一朝得有虚名,由苏轼、傅尧俞、孙觉诸贤的推荐,自己以布衣而被任为徐州教授。从元祐二年(1086年)到写诗这一年,恰好从事学政已有十年了,但仍然抱有途穷之感。“途穷”是指绍圣元年(1094年)因党事牵连而被罢职,在诗句中表明他的出处和被罢黜的无辜。<br /> <br /> 颈联是表明他此时虽然已生白发,但因受到黄徐州的称赏和延誉,所以自己的事情,不久还可以寄望于黄徐州的引荐,而未觉功名之晚。而顾念今昔,深蒙黄徐州以青眼相加,这知己之情,尤为可贵。范讽诗说:“惟有南山与君眼,相逢不改旧时青。”黄徐州正是这样的人。<br /> <br /> 尾联诗人感叹时光不肯饶人,自己年事渐衰,而又多病,所以临歧告别,泪洒西风。西风表示节季已是秋天,人们在秋天多悲,作者境遇困穷,于是就有老泪难禁之叹。这两句纯从他个人的境况着笔,点明诗为告别而作的主旨。<br /> <br /> 全诗说的是作者在进退之间,难以由人。他本无心于政治斗争、却是受到政治上牵连,连一个州学教授也被罢职,在贫穷的生活之中,为此产生浩叹。另一方面,诗中表示他刻苦力学,也还有志于功名,即使功名较晚,但遇有知音,将来仍可达成此愿。杜甫诗《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说:“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所以诗中对徐州黄守的始终以青眼相加,表示感激。
简析:
《别黄徐州》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表述了诗人的境遇,抒发惜别的情谊。诗的起联言自身曾蒙时贤推荐;次联谓身负虚名,十年从事学政,落得个落职的处境;三联说到当今,表明虽鬓有白发,还想有所作为,感谢对方青眼相看,一贯如此;末联收结到话别,面对秋风,凄然泪下。全诗向友人直倾襟府,感慨沉挚,虽为途穷之言,却能做到尽情倾诉,流露出自然情真。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720/250720陈师道-别黄徐州.mp3
体裁代码:
43
作者代码:
1105330
体裁排序代码:
110533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4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