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项斯《送友人游河东》
标题注音:
xiàng sī sòng yǒu rén yóu hé dōng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300 --> 00:00:08,833 送友人游河东,项斯,唐代。 2 00:00:08,833 --> 00:00:17,466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3 00:00:17,466 --> 00:00:26,700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4 00:00:26,700 --> 00:00:35,800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5 00:00:35,800 --> 00:00:44,400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注音:
tíng chē xiǎo zhú qián yì yǔ jǐ shān rán lù qù gān gē rì xiāng yáo jī jǐn nián hú bō qíng jiàn yàn huái yì wǎn wú chán mò zòng jīng shí zhù dōng nán shū xìn piān
正文: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br />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br />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br />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译文:
拂晓时行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几度哽咽流泪。<br /> 此时战争仍然频繁,连年饥荒,家乡遥远,一路上肯定会有种种艰难险阻。<br /> 江南的秋天天气晴好时,湖边能看见大雁;驿站傍晚,槐下听不见蝉声。<br /> 友人啊,请不要任性久留在河东;东南地处偏远书信难通,太令人挂念了。
注释:
潸然:流泪的样子。<br /> 干戈:指战争。<br /> 饥馑:灾荒之年,庄稼没有收成。<br /> 莫纵:不要任性。
创作背景: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br /> <br />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句写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挚友间的远别是伤感的,这是一种“行子肠断”、“居人愁卧”的黯然销魂的场景。这里作者很形象地描绘了临别一瞬的凄恻容态,反映出朋友间的深情。这两句破题切情,为全篇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br /> <br /> 三四句预想友人旅途的艰难。“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当时战争频仍,连年饥馑。友人正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月,抛亲别友远去河东。诗人设想,他一路上定会遇到种种艰难险阻,不禁为之担惊不安。由此也可推想,友人此行名为“游河东”,实际上可能是迫于某种原因的不得已。联系“一语几潸然”句,我们明白了,所以如此悲切,除了友情难舍之外,还有着战乱的忧伤。这两句不仅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体贴深情,而且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们在这动乱中的痛苦生活。把个人的惜别和时代的忧患结合在一起,感情沉郁,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诗人伤时悯世的热情。<br /> <br /> 五六句想象两地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上句写自己所在的南方。江南多湖泽,秋天时雁行南迁,宿在湖泽间。下句写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官署、驿舍、行道多种落叶乔木槐树,有“官槐”、“行槐”之称。蝉出现于夏秋间,吸食树汁;“无蝉”,也是时届深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秋季来临,晴日里看见湖中游雁时,我将想起寄停北方的人,盼你能象雁一样及时南归;遥想你在旅舍中过着清秋寂寥的日子,一定也会思念家乡亲友的。这一联融情入景,在送别时预盼友人早日回来,感情表达得委婉深挚,真切动人。<br /> <br /> “莫纵经时住”接前联诗意,反复叮咛友人不要久留河东。“莫纵”是不要任性的意思。这一句流露出他唯恐友人在外久住的焦虑;这种直率的语言,是至友间纯真感情的反映。结句“东南书信偏”才道出了盼他早归的原因,因为东南地处偏远,书信难通,太令人挂念了。<br /> <br /> 全诗从惜别开头,中间叙写对友人的担忧、怀念,最后以盼望早归作结,一意贯注,加强了感情的表达。<br /> <br /> 这首诗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纯朴。不管叙事、抒情、造境,纯乎白描,风格清新,情味隽永,是一首耐人吟咏的好诗。
简析:
《送友人游河东》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颔联预想友人旅途的艰难;颈联想象两地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尾联以直率之语,表达对友人的挂念之情,是至友间纯真感情的反映。全诗从惜别开头,中间叙写对友人的担忧、怀念,最后以盼望早归作结,一意贯注,加强了感情的表达。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828/250828项斯-送友人游河东.mp3
体裁代码:
36
作者代码:
1080700
体裁排序代码:
10807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