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曾觌《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标题注音:
zēng dí jīn rén pěng lù pán · gēng yín suì chūn fèng shǐ guò jīng shī gǎn huái zuò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566 --> 00:00:16,233 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曾觌,宋代 2 00:00:16,233 --> 00:00:26,066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3 00:00:26,066 --> 00:00:33,766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 4 00:00:33,766 --> 00:00:39,500 正御沟、春水溶溶。 5 00:00:39,500 --> 00:00:47,300 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 6 00:00:47,300 --> 00:00:56,866 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7 00:00:56,866 --> 00:01:06,533 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 8 00:01:06,533 --> 00:01:12,300 但寒烟、满目飞蓬。 9 00:01:12,300 --> 00:01:20,433 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 10 00:01:20,433 --> 00:01:29,366 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注音:
gēng yín suì chūn fèng shǐ guò jīng shī gǎn huái zuò jì shén jīng fán huá dì jiù yóu zōng zhèng yù gōu chūn shuǐ róng róng píng kāng xiàng mò xiù ān jīn lè yuè qīng cōng jiě yī gū jiǔ zuì xián guǎn liǔ lǜ huā hóng dào rú jīn yú shuāng bìn jiē qián shì mèng hún zhōng dàn hán yān mǎn mù fēi péng diāo lán yù qì kōng suǒ sān shí liù lí gōng sài jiā jīng qǐ mù tiān yàn jì mò dōng fēng
正文: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br /> <br />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br /> 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译文:
庚寅年的春天,我奉命出使,经过京城,心中有所感触,写下这首词作。<br /> <br /> 记得北宋的都城,是一个富贵繁华之地,我曾在那里观赏游玩。御路两旁的流水微波溶溶。平康里巷、青楼歌院,富贵人家的公子骑着饰有镶金笼头的青骢宝马出入其间。我也曾解衣沽酒,在歌伎弹奏的丝竹管弦声中沉醉不醒,尽情享受欢乐时光,看到的全是无限美好的柳绿花红。<br /> 如今我已经两鬓斑白,感叹从前之事,就好像是一场梦。现在只见漫空寒烟,蓬草在空中乱飞。曾经精心雕琢的白玉栏杆,早已积满灰尘,北宋帝王的宫室也已被废弃。黄昏中,几声凄切的胡笳声传来,惊得雁群四散,春风吹拂,使人分外孤寂落寞。
注释:
金人捧露盘:双调,七十九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丸句,四平韵。<br /> 御沟:指汴京御路两旁的水沟。<br /> 平康:唐代长安里名,亦称平康坊,为妓女聚居之所。这里是指汴京倡楼酒馆林立的繁华之处。<br /> 骢:青白色的马,今名菊花青马,也泛指马。<br /> 霜鬓:鬓发色如白霜,形容年迈。<br /> 飞蓬:蓬,指蓬草,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称飞蓬。常用来比喻行踪漂泊不定。<br /> 雕阑玉砌:雕花的阑干和玉石砌成的台阶,泛指宫殿。<br /> 离宫:本指皇帝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这里是泛指汴京的皇宫。<br /> 塞笳:即胡笳,古管乐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故又称塞笳。
创作背景:
公元1169年(宋孝宗乾道五年)冬,以汪大猷为贺金正旦使,曾觌为副,前往金国。他们在回国途中,于次年(1170年)庚寅春,经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是汴京人,四十多年后故地重游,感慨今昔,家国之恨一齐涌上心头,于是写了这首《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词的上片,用“记神京”开篇,化实为虚,回忆当年故都“柳绿花红”的繁华景象和自己裘马清狂、“解衣沽酒”的浪漫生活。下片以“到如今”过渡,由虚入实,描绘汴京沦陷以后“满目飞蓬”的衰败现实和词人凄凉悲怆的心情。全词没有一句议论、抒情之语,但字里行间尽显忧伤之情,含蓄蕴藉,感慨深沉,读之令人黯然。<br /> <br /> 词的上片以“记”字领起,统领始终。“神京”二字点明感怀对象。繁华地,旧游踪“二句,前句概括性也介绍了京都,后句词人便把自己引入作品之中,表明了他与京都的密切关系。这三个短句构成上片的第一段落,为后面描绘和抒情准备好了铺垫。<br /> <br /> “正御沟、春水溶溶”以下,作者紧扣“春”字进行描绘。摹写了自然景物。其中,“御沟”标志宫庭之所在,承接前面的“神京”而来。流淌在御词里明净的春水。由此可以想象那生机勃勃的草木,而这一切都引发了京师人士无限的游春意。<br /> <br /> 从“平康巷陌”到歇拍的“柳绿花红”,是上片的第三段落。“平康巷陌”,本指歌女聚居之地,这里还指秦楼楚馆、酒肆茶坊、勾栏瓦市等游乐场所。<br /> <br /> “绣鞍金勒”句说的是那些“章台走马”的男子,“解衣沽酒”句概写他们的游乐。“柳绿花红”应当是指代城市中献伎的女子。她们穿红着绿,正是所谓“柳绿花红”。而“平康巷陌”则是以这些人为主体的。在宴饮场中,文娱之所,她们是免不了的。因此,此词在“醉弦管”之后,立即补上“柳绿花红”一句点明那些女子正在献艺。这一段落重在写京都市人游冶及宴钦等方面的情景,通过这寥寥数笔,读者便可以想见当时国泰民安。<br /> <br />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情调随之而变。起首的“到如今”三字,与上片中的“记”字相呼应,它把词人的神思再度拉回现实。“嗟往事、梦魂中”六字,引发上面蕴蓄的势态,于是,此时的衰败与昔日的繁华便在这里得以绾合。这是六个沉重的字眼,那些令人沉醉的“前事”只能在“梦魂”之中得以出现,这当然是令人伤痛的事情,所以词人在“前事”上更着一“嗟”字,充分表现了苦楚之情。“馀霜鬓”三字,承接前事已成空而来。虽然,这里作的陈述,极为客观,但它的内中却饱含着词人的万般无奈与无限的悲哀。这几句为下片的第一个段落,在这里,词人运用了实事虚写的方法,使其情感更为浓厚。由此,全词转向深入,全词的中心也因此自然推出,即作者过京师之“感怀”。<br /> <br /> “但寒烟”至全词的结束,为下片的第二个段落。重在写词人所见,以景物渲染气氛,为抒情服务。“但”字一直贯穿到底,引出此时所见之景:有映入眼帘的唯有漠漠的寒烟和瑟瑟凉风中飘飞的蓬草;昔日的殿宇徒然伫立,而那当年喧嚣的百官朝拜之所,天子臣子议政之庭,早已渺无人迹;苍茫的暮色中,唯见寒笳悲吟声中惊飞的塞雁;依然是昔日拂面的东风,可是,它们此时送来的却只有那说有出、道不尽的凄寂与酸楚。<br /> <br /> 这首词在写作上颇具特色,它主要是以多方面的对比来抒发词人的情感。纵观整首词上下片,读者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首先,上片以“记神京”引起,下片以“到如今”发端,它们分别贯穿了上片和下片的始终,从而形成了鲜明地、在跨度地对比。就全词所展示的景象来看,是昔日京师宴乐与此时寒笳凄厉、哀鸿长鸣的边塞形成的鲜明对比。在这种强烈的大起大落中,作者的黍离之悲、伤痛之情得以充分地表现。其次,从用笔上看,全词写得比较徐缓。但由于作者在上下片中摄取不同景物和注入不同的情感,这种徐缓所起的作用也有差异。就上片来看,它用于较为平实的铺写中,从而表现出一种欢乐惬意的情绪。而当它用于下片的以虚写为主、且更加深刻的描写中时,这种徐缓便将词人的痛楚之情增浓变厚了。最后,就全词的着色来看,虽然同是写春天的景象,但词的上片明丽柔和,而下片更偏重于凄迷冷寂。它们与词人所要表现的情感相吻合起到了衬托和渲染的作用。
简析:
词的上片,用“记神京”开篇,化实为虚,回忆当年故都“柳绿花红”的繁华景象和自己裘马清狂、“解衣沽酒”的浪漫生活;下片以“到如今”过渡,由虚入实,描绘汴京沦陷以后“满目飞蓬”的衰败现实和词人凄凉悲怆的心情。全词没有一句议论、抒情之语,但字里行间尽显忧伤之情,含蓄蕴藉,感慨深沉,读之令人黯然。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828/250828曾觌-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mp3
体裁代码:
44
作者代码:
1110930
体裁排序代码:
111093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4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