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标题注音:
liú yǔ xī yuán hé shí nián zì lǎng zhōu zhì jīng xì zèng kàn huā zhū jūn zǐ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000 --> 00:00:14,666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唐代 2 00:00:14,666 --> 00:00:26,700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3 00:00:26,700 --> 00:00:36,433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音:
zǐ mò hóng chén fú miàn lái wú rén bú dào kàn huā huí xuán dū guàn lǐ táo qiān shù jìn shì liú láng qù hòu zāi
正文: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br />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译文:
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br /> 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注释:
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诗》作“十一年”,是传写之误。<br /> 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br /> 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br /> 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为为朗州司马。到了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从朗州被召回京。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同年又贬往连州。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br /> <br />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闹、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br /> <br />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br /> <br />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br /> <br />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简析: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诗人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全诗语涉讥讽,且极轻蔑、辛辣和尖刻。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920/250920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mp3
体裁代码:
36
作者代码:
1077200
体裁排序代码:
10772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