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标题注音:
nà lán xìng dé huàn xī shā · cán xuě níng huī lěng huà píng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000 --> 00:00:14,166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纳兰性德,清代 2 00:00:14,166 --> 00:00:33,966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3 00:00:33,966 --> 00:00:54,733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注音:
cán xuě níng huī lěng huà píng luò méi héng dí yǐ sān gēng gèng wú rén chù yuè lóng míng wǒ shì rén jiān chóu chàng kè zhī jūn hé shì lèi zòng héng duàn cháng shēng lǐ yì píng shēng
正文: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br />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译文:
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已到三更时分,远处却传来《梅花落》的笛声,夜深人静突然忆起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br /> 我是人世间一个惆怅的过客,我知道你为何事而泪流满面,怕是在断肠的笛声里,你回忆起了平生的点点滴滴。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br /> 残雪:尚未化尽的雪。<br /> 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br /> 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br /> 月胧(lóng)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br />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客:过客。
创作背景: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在康熙年间,抒发其身世之感的词作之一。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这首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是一首以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br /> <br /> 词的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br /> <br />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接着视觉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这句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br /> <br />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br /> <br />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所以说,这个“君”指的是容若自己。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br /> <br /> 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被这样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打动。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词人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伤神。这句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联系了上片下片,将夜半笛声同忆平生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用一个结尾来营造一个新的开始,也就是“忆平生”三个字,这三个字能引导人们联想到词人的生活,去思考更多的东西,可以说是个很好的留白。
简析: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词。上阕通过“残雪”“画屏”“落梅”“横笛”“月胧明”等意象,勾勒出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表达了“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寂寥之感。下阕紧接着抒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感喟,是词人闻笛起意,自伤身世的叹息。全词遵循了先景后情的传统,景色凄清,情感深切,读来颇令人动容。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920/250920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mp3
体裁代码:
58
作者代码:
1165500
体裁排序代码:
11655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