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标题注音:
xīn qì jí mō yú ér · gèng néng xiāo jǐ fān fēng yǔ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000 --> 00:00:12,133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宋代 2 00:00:12,133 --> 00:00:26,200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3 00:00:26,200 --> 00:00:37,800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4 00:00:37,800 --> 00:00:49,133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5 00:00:49,133 --> 00:00:59,866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6 00:00:59,866 --> 00:01:05,033 怨春不语。 7 00:01:05,033 --> 00:01:20,166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8 00:01:20,166 --> 00:01:28,033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9 00:01:28,033 --> 00:01:33,400 蛾眉曾有人妒。 10 00:01:33,400 --> 00:01:43,43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1 00:01:43,433 --> 00:01:57,066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2 00:01:57,066 --> 00:02:03,533 闲愁最苦! 13 00:02:03,533 --> 00:02:19,233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音:
chún xī jǐ hài zì hú běi cáo yí hú nán tóng guān wáng zhèng zhī zhì jiǔ xiǎo shān tíng wéi fù gèng néng xiāo jǐ fān fēng yǔ cōng cōng chūn yòu guī qù xī chūn cháng pà huā kāi zǎo hé kuàng luò hóng wú shù chūn qiě zhù jiàn shuō dào tiān yá fāng cǎo wú guī lù yuàn chūn bù yǔ suàn zhǐ yǒu yīn qín huà yán zhū wǎng jìn rì rě fēi xù pà yī zuò hèn wú guī lù yī zuò mí guī lù cháng mén shì zhǔn nǐ jiā qī yòu wù é méi céng yǒu rén dù qiān jīn zòng mǎi xiàng rú fù mò mò cǐ qíng shuí sù jūn mò wǔ jūn bú jiàn yù huán fēi yàn jiē chén tǔ xián chóu zuì kǔ xiū qù yǐ wēi lán xié yáng zhèng zài yān liǔ duàn cháng chù
正文: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br /> <br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 一作:恨;无归路 一作:迷归路)<br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译文:
淳熙己亥年(1179 年),我从湖北转运使的任上调任湖南转运使。同僚王正之(名正己,当时任湖北东路转运使,与我同为漕司官员,是旧相识)在小山亭设酒为我送别,我便写下了这首词。<br /> <br /> 还能经受住几番风吹雨打?春天又在匆匆忙忙中快要离去了。我向来爱惜春天,常常担心花儿开得太早,更何况如今已经有无数花瓣凋落,铺满了一地。春天啊,暂且留下来吧,听人说,天边的芳草已经蔓延得没有边际,阻断了你返程的路。可我埋怨春天,它却一言不发,不肯停留。想来这世间,只有屋檐下的蛛网还带着几分情意,它整日用蛛丝沾惹着漫天飞舞的柳絮,像是在拼尽全力留住这春日的痕迹。<br /> 想起汉代长门宫的旧事:陈皇后被废后幽居长门,原本盼着与汉武帝重逢的佳期,却一次次落空。她那般美貌与才情,也曾遭到旁人的嫉妒。即便她拿出千金,请司马相如写下《长门赋》,把满腔的深情与委屈都写进赋里,这份绵长又沉重的心意,又能向谁诉说呢?那些心怀嫉妒、得意洋洋的人啊,你别再肆意起舞炫耀了,难道没看见吗,杨玉环(唐玄宗宠妃)、赵飞燕(汉成帝宠妃)曾何等受宠,最终不也都化作了尘土,什么都没留下!这无端而起的忧愁,才是最让人痛苦的。别去倚靠高楼的栏杆远望,此刻夕阳正斜挂在天边,笼罩在如烟似雾的柳树林间,那景象凄迷又伤感,只会让人愁肠寸断。<br />
注释:
摸鱼儿:词牌名。<br /> 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br /> 同官王正之:湖北有东西二漕,王正己任东漕,稼轩任西漕,故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br /> 消 :经受。<br /> 怕:一作“恨”。<br /> 落红:落花。<br /> 无:一作“迷”。<br /> 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br /> 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br /> 脉脉:绵长深厚。<br /> 君:指善妒之人。<br /> 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br />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创作背景: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时年四十岁,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1162年渡淮水来归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南宋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使他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任所转来转去,大材小用。这一次,又把他从湖北漕运副使任上调到湖南继续当漕运副使。漕运副使是掌管粮运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作这种官当然不能施展他的大志和抱负。何况如今又把他从湖北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后方去,更加使他失望。这次调动任职,使辛弃疾意识到:这是南宋朝廷不让抗战派抬头的一种表示。不让抗战派抬头,关系到辛弃疾个人,事情尚小;关系到国家民族,那问题就大了。当时女真统治者的军队屡次南下犯境,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采取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他们不仅忘了“徽钦之辱”,而且忍心把中原沦陷区广大人民长期置于女真族统治之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收复山河的大计,已为纳金币、送礼物的投降政策所代替。辛弃疾目睹这种状况,满怀悲愤。他空有收复河山的壮志,而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所以这次调离湖北,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摸鱼儿》词,抒发他胸中的郁闷和愤慨。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br /> <br /> 以下对这首词作简单的解释:<br /> <br />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br /> <br />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br /> <br /> “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br /> <br />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br /> <br />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人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br /> <br /> “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杆。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br /> <br />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br /> <br />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读者不妨运用联想,这“风雨”,难道不是象征金军的进犯么?这“落红”,难道不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么?“草迷归路”,难道不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么?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颊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无奈官小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br /> <br /> 上片以写景为主,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的“长门事”、“玉环”、“飞燕”,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联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和当时现实不是没有联系的。而从“蛾眉见妒”这件事上,又说明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廷兴衰的前途,它和这首词的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br /> <br /> 下片的结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最耐人寻味。<br /> <br /> 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因为以景语作结,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br /> <br /> 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br /> <br />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暮春三月,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这个内容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br /> <br />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即辛弃疾)晚春词云:‘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观点,都是很强烈的。<br /> <br />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前人说过:“词贵阴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花间词是词中的婉约派。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比如辛弃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抒写作者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约派词迥然有别。在《花间集》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作品的。<br /> <br /> 拿《破阵子》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br /> <br />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简析:
这首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上片描写春意阑珊之景,以表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叙写美人迟暮,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词人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体,沉郁顿挫,寄托遥深,其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920/250920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mp3
体裁代码:
44
作者代码:
1114000
体裁排序代码:
11140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