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标题注音:
zhèng xiè wéi xiàn shǔ zhōng huà zhú chéng nián bó bāo dà zhōng chéng kuò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1 00:00:00,000 --> 00:00:14,266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燮,清代 2 00:00:14,266 --> 00:00:26,200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3 00:00:26,200 --> 00:00:36,966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音:
yá zhāi wò tīng xiāo xiāo zhú yí shì mín jiān jí kǔ shēng xiē xiǎo wú cáo zhōu xiàn lì yì zhī yí yè zǒng guān qíng
正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br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br />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注释:
署:衙门。<br />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br />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br />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br />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br /> 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br /> 吾曹:我们。<br /> 关情:牵动情怀。<br /> <br /> <br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br /> <br /> 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br /> <br /> 第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在全国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间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br /> <br />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四句诗把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是题画诗中的佳作。
简析: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其首先描写一夜在县衙中所闻之声,进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后抒发诗人将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其中采用托物取喻的手法,流露出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意。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0920/250920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mp3
体裁代码:
57
作者代码:
1169300
体裁排序代码:
11693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