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李商隐《代赠二首》
标题注音:
lǐ shāng yǐn dài zèng èr shǒu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注音:
lóu shàng huáng hūn yù wàng xiū yù tī héng jué yuè rú gōu bā jiāo bù zhǎn dīng xiāng jié tóng xiàng chūn fēng gè zì chóu dōng nán rì chū zhào gāo lóu lóu shàng lí rén chàng shí zhōu zǒng bǎ chūn shān sǎo méi dài bù zhī gōng dé jǐ duō chóu
正文: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br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br /> <br />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br />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译文:
黄昏独上高楼,想去眺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楼梯横断,无由得上,一弯新月如钩。<br /> 蕉心紧裹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br /> <br /> 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照耀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儿唱着《石洲》。<br /> 纵使将眉画成青山一般,也不知能承受多少忧愁?
注释:
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br /> 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br /> 丁香结:丁香花花骨朵的含苞欲放状,这里也暗喻愁思。<br /> 石洲:见《乐府诗集》,为思妇怀远之作。<br /> 总:纵使。<br /> 眉黛(dài):黛眉。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创作背景:
代赠是指代人写作赠人之诗,也可能是诗人故意这样标题,并非真有代拟对象,因这类诗多写相思之情。这两首诗未编年,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细腻描绘了与情人无法相会的满腹愁绪。春日的黄昏,时光悠悠,女子以景寄情,通过缺月、摇曳的芭蕉叶以及含苞待放的丁香花,勾勒出她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作“停止”、“罢休”之意。“欲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br /> <br /> 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br /> <br /> 第二首诗也是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具体的写作时间已不可考。<br /> <br /> 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此诗的极为成功之处。特别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两句,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诗话类编》就把它特别标举出来,深受赞赏。
简析:
《代赠二首》是一组七言绝句,描写女子的相思离愁。第一首所写是黄昏时女子远望的百无聊赖,并写俯视楼下庭院所见景物,更增离愁;第二首则写其晨间登楼的无限愁情。这两首诗将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构思而又毫不造作,意境优美,含蕴无穷。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1017/251017李商隐-代赠二首.mp3
体裁代码:
36
作者代码:
1081300
体裁排序代码:
10813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