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标题注音:
ōu yáng xiū cháo zhōng cuò · sòng liú zhòng yuán fǔ chū shǒu wéi yáng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注音:
píng shān lán jiàn yǐ qíng kōng shān sè yǒu wú zhōng shǒu zhòng táng qián chuí liǔ bié lái jǐ dù chūn fēng wén zhāng tài shǒu huī háo wàn zì yì yǐn qiān zhōng xíng lè zhí xū nián shào zūn qián kàn qǔ shuāi wēng zūn tōng zūn
正文: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br />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尊 通:樽)
译文: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br /> 你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一喝酒便是畅饮多杯。少年人,应当及时行乐,你看我一把年纪了,还不是照样饮酒作乐豪情万丈?
注释:
平山阑槛:平山堂的栏槛。<br /> 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br /> 别来:分别以来。<br /> 文章太守:这里指刘敞。<br /> 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br /> 千钟:饮酒千杯。<br /> 直须:应当。<br /> 尊:通“樽”,酒杯。<br /> 衰翁:词人自称。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知州,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到堂中游玩。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任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写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br /> <br />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br /> <br />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br /> <br /> 最后两句,词人在劝慰友人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面对即将分别的知己,他不禁将心中所感倾泻而出。<br /> <br />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简析:
这首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词人几年前在扬州所建的平山堂并抒发人生的感慨。全词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从被送者写到送者,层层转折,一气呵成,通篇文字鲜明生动,情感豁达温愉,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其格调疏宕豪迈,在欧词中极为少见,亦不落一般酬赠之作的窠臼。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1017/251017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mp3
体裁代码:
44
作者代码:
1100700
体裁排序代码:
11007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