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签:
0
标签1:
0
标签2:
0
标签3:
0
标签4:
0
推荐语:
配图地址:
配图出处:
标题: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标题注音:
xīn qì jí mǎn jiāng hóng · zhōng qiū jì yuǎn
标题又名:
标题又名2:
B站bv号:
VIP开关:
0
VIP合辑代码:
0
茶座背景图:
0
音对译:
否
是
字幕:
注音:
kuài shàng xī lóu pà tiān fàng fú yún zhē yuè dàn huàn qǔ yù xiān héng dí yì shēng chuī liè shuí zuò bīng hú liáng shì jiè zuì lián yù fǔ xiū shí jié wèn cháng é gū líng yǒu chóu wú yīng huá fà héng dí yī zuò héng guǎn yún yè mǎn qióng bēi huá cháng xiù qǐ qīng gē yè tàn shí cháng bā jiǔ yù mó hái quē dàn yuàn cháng yuán rú cǐ yè rén qíng wèi bì kàn chéng bié bǎ cóng qián lí hèn zǒng chéng huān guī shí shuō
正文: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横笛 一作:横管)<br />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译文:
快快登上西楼吧,恐怕老天会放出浮云来遮蔽明月。要叫来美人,让她手按横笛,把优美的曲子吹奏得清脆激越。这是谁做就冰壶般清凉的世界,我最喜爱这玉斧修磨过月亮的时节。试问月里嫦娥,你孤单一人好受吗?想必你早就愁得头发花白。<br /> 筵席上美酒不断地斟满,玉杯端起来觉得滑腻。美人挥动长袖翩翩起舞,歌声中却掺杂着悲咽。可叹十次之中常有八九次,月儿被盼回了,却很快亏缺!但愿它像今夜一样永远团圆,我想人情也未必常常是离别。要把从前的离恨都化成欢乐,等到你回来相聚再互相倾诉。
注释:
寄远:寄语远人。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词人眷恋过的歌舞女子。<br /> “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按:此暗用吴殊中秋赏月事。<br /> 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br /> 横管:笛子。<br /> 冰壶:盛冰的玉壶。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br /> 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br /> “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此暗用丰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孤令:同“孤零”,孤零零地,孤孤单单地。<br /> “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br /> 云液满:斟满美酒。<br /> 琼杯:玉杯。咽:指歌声凄清悲咽。<br /> “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圆还缺。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br /> “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承别:别样看待。
创作背景:
此词写作年代已难确考。作者的门人范开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元月编定的《稼轩词甲集》收有此词,据此可以肯定它作于这一年之前,一般注家皆将其列入居带湖时期之作。或认为此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中期(1169年前后),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时。
简介出处:
鉴赏、赏析: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br /> <br /> 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容了出来。这里的“谁做”、“最怜”二词,不仅显出了词人对此中秋月的无比赏爱之情,而且形成了相当空灵的意境。上片末韵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这也是古代赏月者在神话时代容易产生的绮情。但是通过“应华发”的自答就可以发现。词人在这里问讯娠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严格古典男子的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这就使上片的词情至此气脉暗转,为下文抒发别恨调好了调子。<br /> <br />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匀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一韵,更明显地折向题目,表明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这样的口吻,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结韵出入意想,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词人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恨,转换成劝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韵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过人。
简析:
《满江红·中秋寄远》是一首中秋怀人的词,上片写赏月,以“快”、“怕”、“怜”等字领起,点急切之情,现担心之意,表爱月之心,并暗中感伤幽独之情;下片先写赏月之宴的酒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借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诵读客说:
音频地址:
./yp/251017/251017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mp3
体裁代码:
44
作者代码:
1114000
体裁排序代码:
111400000
合集代码:
0
合集排序代码:
0
合集代码2:
0
合集排序2:
0
合集代码3:
0
合集排序3:
0
合集代码4:
0
合集排序4:
0
古籍代码:
0
古籍排序:
0
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