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已收录 768 位作者、 5924 篇作品。
均为诵读客本人诵读。
全站作品总时长:304小时57分42秒
首页
作者
合集
类型
古籍
专享
先秦
先秦歌谣
先秦神话
诗经
先秦史传
诸子百家
先秦辞赋
先秦诗
秦
秦文
汉
汉文
汉赋
汉诗
汉史传
魏晋
魏晋赋
魏晋诗
魏晋文
魏晋史传
南北朝
南北朝赋
南北朝诗
南北朝文
隋
隋诗
隋文
唐
唐诗
唐词
唐文
唐赋
五代
五代诗
五代词
五代文
宋
宋诗
宋词
宋文
宋赋
金
金诗
金词
元
元曲
元诗
元词
元文
明
明诗
明词
明文
明曲
明小说
清
清诗
清词
清曲
清文
清赋
清小说
现当代
现当代小说
现当代散文
现当代散文诗
现当代诗
现当代词
现当代旧体文
现当代旧体诗
外国
外国诗歌
外国小说
关于
更新
留言
点播
主页
B站主页
油管主页
注册登录后收听
下一篇
小
中
大
李白《清平调·其一》
00:00
/
0
唐诗
李白
《唐诗三百首》
0
338
收藏
音对译
否
是
删除
确定要删除这条记录吗?此操作不可恢复。
确认
取消
编辑于:2025-08-12 23:02:00
清平调·其一
李白
[唐代]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正文字数:28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yún xiǎng yī cháng huā xiǎng róng chūn fēng fú jiàn lù huá nóng ruò fēi qún yù shān tóu jiàn huì xiàng yáo tái yuè xià féng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见云之灿烂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花色浓艳。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lǐ bái qīng píng diào · qí yī
见云之灿烂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花色浓艳。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李白《清平调·其一》
译文
见云之灿烂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花色浓艳。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简介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简析
《清平调·其一》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为《清平调词三首》第一首。此诗从空间角度切入,以牡丹花比喻杨贵妃的美艳,描画其衣裳之华美、容颜之娇艳;又不露痕迹地将她比作天女下凡,盛赞其有天人之姿容和气质。诗人极言杨妃之美,诗笔挥洒自如,不落俗套,比喻精妙,想象奇丽。
赏析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上滚半屏
到顶端
下滚半屏
到底端
正文
收起评论区 (
0
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陆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行为日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