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已收录 768 位作者、 5924 篇作品。
均为诵读客本人诵读。
全站作品总时长:304小时57分42秒
注册登录后收听
下一篇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清诗梁启超
0 402 收藏

编辑于:2025-07-25 22:34:36  

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梁启超 [清代]
拼音译文音对译 正文字数:132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译文
在丁未年(1907 年)五月回到国内,很快又再次东渡(日本),写这首词寄给上海的诸位君子(友人)。

我就像在浩瀚的大海上四处飘流的燕子,才刚刚归来,却隐隐约约难以辨认旧时家中的庭院。只有每年都来的那些美好的伴侣(指燕子)还在,它们依旧像以往一样,双双剪刀似的尾巴摆动着飞来飞去。我们相对着,在斜阳之下,充满了凄凉和哀怨。想要倾诉心中那难以言说的愁苦却无处倾诉,算起来对于国家的兴亡这种事,也已经看得太多,见惯不惊了。但又怎能忍心抛却这如线般流淌的泪水呢。
原来的巢穴似乎也对人十分留恋。最是那多情的落花,想要黏附在枝头却还是坠落下来,一片片飘落在泥土之上。我自己满怀深情地把它们衔来修补巢穴,十分珍惜这些刚刚飘落还带着柔软气息的残花。可又生怕那重重的帘幕一直不卷起。那曲折的十二曲阑干周围,春天一片寂静,隔着如蓬莱仙山般遥远的距离,到哪里去窥探心上人的面容呢?还是不要再问这心中的怨恨是深是浅了。
注释
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越九年(丁未)归国,其时国事日非。次年(1908)再度东渡,是年光绪帝病死。
瀚海:浩瀚的海。
俦:同辈之人。
差池双剪:燕尾如剪。《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已惯司空见:即司空见惯。
断红:指落花。
十二曲阑:《阑通栏》。费氏宫词:“锁声金掣閤门环,帘卷真珠十二栏。”
蓬山:即蓬莱,神山名。
简析
  词人以瀚海飘流燕自喻,抒发对国事的感慨。词的上片“依依难认,旧家庭院”,写词人东渡归来时心情。“年时芳俦”至“泪如线”写当年变法同伴象“差池双剪”的燕子,“相对向”无限凄怨;下片抒发感慨,含蓄蕴藉,语意双关。全词以燕子的视角,巧妙地融合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传达了词人对故国、旧家的深深眷恋与无法挽回的哀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陆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Random Articl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