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李商隐与柳枝的情缘尚未启幕便已谢幕,阻隔在两人之间的屏障诸多,"同时不同类" 是其难以结合的本质缘由。由于彼此身份有别,起初李商隐对柳枝肯定怀有怜爱与好感,但或许并未过分在意,然而错失之后,他却长久难以释然。其间交织着爱情、愧疚、同情,当然亦有嫉妒。
  诗序主要是阐释组诗的创作起因。柳枝曾向李商隐索诗,最终因因缘错失,作者未能如期赴约,在此情形下,作者创作了这组诗,算是兑现当初的约定。
  全诗语言素朴简质,深得《诗经》精髓,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将未能言说的爱恋与怜惜含蓄而深情地流露。其一是整个组诗的总领性文字,既然身份有别就不要再让思念萦绕于心了吧。"那复更相思" 是作者自我开解之语,然越是劝慰内心就越是难平。
  其二和其三皆言柳枝本是美丽且善感多愁的女子,正处生命蓬勃之时,却沦为他人掌中棋子、案头牙香。"中心亦不平" 既是借物抒情,亦在倾诉心曲,抒发作者的愤恨、嫉妒与惋惜之情。
  其三不仅为柳枝的遭遇鸣不平,且隐隐透露出对其处境的忧虑,"碧玉冰寒浆" 喻指柳枝美好的生命被过早冻结,"不忍" 一词,抒发作者对扭转这一切的无能为力。
  其四想象柳枝形容憔悴的处境,此时同情与担忧已超越占有与嫉妒,足见深情之至、难能可贵。"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呼应其一 "同时不同类",与 "鱼在青天鸟在林,从来只有影相亲" 殊途同归,亦道破了爱情中的永恒困境:若不够契合为何又能相恋,既然相恋又为何只能慨叹无缘。
  其五言人不如物,鸳鸯尚且成对双飞,而诗人却茕茕孑立,怎不悲哉,悲伤之意绵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