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握手西风泪不干”,开篇便展现出依依惜别的场景,为全词定下情感基调。握手、西风、泪不干,每个词语都带着萧瑟的意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强的感染力。这里的 “握手” 并非西方礼节,而是离别时真情流露的动作,与 “执手” 意思相同。
若说 “握手西风泪不干” 通过描绘送别画面奠定了词的基调,那么 “年来多在别离间” 一句则借纳兰容若的怅恨,进一步加深了这份哀伤。人人都会经历离别,偶尔分别尚可承受,可 “年来多在别离间” 的境况,让知心人难以相聚。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这两句勾勒出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 离别后,友人在风雨之夜难以入眠,独坐灯前听着一窗冷雨;回忆往昔,两人在雪后初晴时兴致勃勃,携手同游共赏满山银装。“遥知” 时已隔人海茫茫,“转忆” 处往事已成风烟;“独听” 中尽是凄凉寂寞,“同看” 里满是良辰好景。昔日相聚的欢乐与日后独处的愁闷形成鲜明对比,过往越欢乐,此刻便越觉痛苦。
纳兰容若想象分别后友人 “独听灯前雨”,看似在写对方的孤独,实则暗含自己的孤寂。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写法:确信远方的友人正深切思念自己,这份笃定需要彼此相知的勇气与自信。正因心意相通,才敢笃定在思念对方时,对方也定然牵挂着自己,故而语气毫不犹豫。
满心怅恨离别,在无限伤感中仍念念不忘关怀友人,反复叮嘱 “多吃些饭”。“凭寄语,劝加餐” 化用自王次回 “欲寄语,加餐饭。难嘱咐,鱼和雁”。“劝加餐” 是极为熟悉的情景,知己送别本有千言万语,纳兰容若却独选 “多吃饭” 这句最朴素的话,未经雕琢却质朴动人,平淡中透着浓浓的温暖。
“桂花时节约重还”,是容若与顾贞观的约定:待桂花开放时节,知己再聚京华互诉心声。约定本是送别时的寻常情节,因不舍而约定,也为彼此留一份慰藉。而 “桂花时节” 令人自然联想到中秋,这个月圆人圆的日子更添了一层期盼 , 盼在桂花飘香时团圆,共饮桂花酒、赏月吟诗。
最后两句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既与 “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的题目相契合,也是全词最动人之处,尤其 “一片伤心欲画难” 堪称画龙点睛。刚画好的小像笼罩在袅袅沉香烟雾中,纳兰容若细细端详许久仍觉不满,纵然妙笔丹青,也画不出这份离别的伤感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