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乙对荆宣王  
刘向 [两汉]
极简播放旋转图片
诵读客栈,且歌且叹。 songduke.com

 
12
0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汉史传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汉史传刘向
江乙对荆宣王
刘向 [两汉]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160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真的是这样吗?”群臣没有人回答。


  江乙回答道:“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为你在前边走,你在后边跟着我,看看百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认为狐狸说得很对,所以就和狐狸同行。百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东至西五千里,披甲的战士百万,却把百万大军托付给昭奚恤。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这件事的实情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百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注释

江乙:一本作“江一‘,魏人,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官。荆宣王,就是楚宣王,因楚又称荆。宣王名良夫。

北方:当时指中原各诸侯之国。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之,介词,作用在于取消“北方畏昭奚恤”得独立性,使它作为“闻”的宾语。

真正怎么样呢?“果”和诚是同义词,都是真正的意思。何如,怎么样。

莫: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人。

求:寻找。

无敢:不敢。

长(zhǎng):首领。这里用如动词。长百兽,做百兽的首领。

信:言语真实。不信,指说谎。

吾为子先行:我为你在前边走。为,介词。行,相当于现在汉语的“走”。

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这里指逃跑。

虎以为然:老虎以为狐狸说的很对。以为,认识,觉得。然,对,不错。

“地”和“方”不是一个词。读到“地”时应略停顿一下。方五千里。五千里见方,即东至西五千里,南至北 五千里。不要误会为五千方里。

带甲:披盔甲,指披甲的战士。

专:专一,单独。属(zhǔ),委托。之,指百万军队。

其实:这件事的实情。“其实”是状语,“北方之畏昭奚恤”是本句的主语,“畏王之甲兵”是本句的谓语。甲兵,这里指军队。

犹:好像。


简析

  这篇文章讲述江乙通过“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巧妙地回答了荆宣王关于北方为何畏惧昭奚恤的疑问。他借狐狸假借天帝之名欺骗老虎,使百兽逃散的故事,隐喻昭奚恤之所以能让北方畏惧,并非因为他个人的威严或能力,而是因为他背后有荆宣王强大的国家力量和军队支持。这既解释了北方畏惧的真正原因,也暗含对昭奚恤权力来源的揭示——即他的权力是荆宣王赋予的,是荆国实力的体现。江乙的回答既回答了荆宣王的疑问,又避免直接评价昭奚恤个人,展现出其高超的智谋和外交手腕。


编辑于:2025-08-03 09:27:02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0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搜索 - 诵读客栈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