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秋风何冽冽  
左思[魏晋]
极简播放旋转图片
诵读客栈,古今笑谈 songduke.com

 
9
0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魏晋诗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魏晋诗左思
杂诗·秋风何冽冽
左思[魏晋]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60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创作背景、简介

  此诗是左思晚年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文选》注“冲于时贾充征为记室,不就,因感人年老,故作此诗”。诗人晚年理想破灭之后,回顾一生,顿生悲凉慷慨之感,遂作此诗。


译文

秋风是那么的凛冽,白露凝结成了晨霜。

原本柔软的枝条日夜生长得越来越坚劲,翠绿的叶子经霜而渐黄。

明月从云际露出,流泄下皎洁的月光。

打开轩窗面对前庭,早晨飞翔的大雁嗷嗷叫唤。

崇高的志向局促于四海,只能孤独的守在空堂。

少年时期不能长存,倏忽之间已经衰老,时常激愤感叹。


注释

冽冽(liè):寒冷的样子。

露为朝霜:露凝结为霜。

柔条:柔弱的枝条。

旦夕劲:日夜生长得越来越坚劲。

日夜黄:叶经霜而渐黄。

云崖:云际。

皦皦(jiǎo):白净的样子。

流素光:月光。

披轩:开窗。

嗷嗷:众鸟叫声。

高志:高尚的志向。

局四海:四海虽大仍感到局促。

块然:孤独的样子。

壮齿:少年。《六臣注文选》:吕向注:“壮齿,谓少年也。言少年颜色不常居住,忽即衰老,故常为叹。”不恒居:不常驻。

岁暮:即暮年。

慨慷:感伤之意。


简析

  《杂诗》是一首五言古诗,是诗人于冷落处境中的心境写照。诗的前四句描写秋景,以时令物候变化,表现时光流逝,寄寓对人生的感叹;中间四句由泛写秋景而转入写诗人所处的特定生活环境,表现诗人精神上的沉重抑郁之感;最后四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凝练含蓄,造语遒劲有力,具有厚重沉痛的情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冷落处境中的心境写照。此诗前四句描写秋景,以时令物候变化,表现时光流逝,寄寓对人生的感叹;中间四句由泛写秋景而转入写诗人所处的特定生活环境,表现诗人精神上的沉重抑郁之感;最后四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感慨。此诗语言质朴,凝练含蓄;造语遒劲有力。


  此诗的语言质朴,凝练含蓄。开篇“秋风”四句描写秋景,渲染悲秋气氛,以时令物候变化,表现时光流逝,寄寓对人生的感叹。“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写出了秋天萧瑟冷寂的景色,渲染了悲秋的气氛;“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描写了物候的变化,柔条似乎在一夕之间就变得强韧了,绿叶又在一夜之中变得枯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时光流逝而青春易老。面对这样的荣枯之变,诗人顿生感慨,愁思满怀,以至于一夜不寐。


  “明月出云崖”由泛写秋景而转入写诗人所处的特定生活环境,表现诗人精神上的沉重抑郁之感。月夜不寐,愁思感伤是古诗常见的表现内容,但表现的具体内容多是游子思妇之情。左思的这四句则结合自身深切的感受,写他月明难寐,清晨开门,望晨雁高翔,从侧面表现他内心深重的苦闷,写得深刻委婉。另外,“明月出云崖”写月初出之时,“嗷嗷晨雁翔”则是次日清晨之景,暗示诗人整夜未眠,表现诗人精神愁苦之状更为具体,且以“晨雁”引出下文,写法巧妙。


  “高志”四句是诗人直抒胸臆。“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诗人曾经抱有比四海还要远大的志向,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使得他壮志难酬,落得终老空室的下场。“局四海”与“守空堂”对比鲜明,愈发表现出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哀。“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青壮之时为了理想奔波不已,却一事无成,到垂垂老矣空有无限感慨。诗人回首一生沉浮,郁愤感慨之情与开篇的悲秋之意相融合,使得全诗的感情更为厚重沉痛。


编辑于:2025-08-03 12:31:37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0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