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镜  
白居易[唐代]
极简播放旋转图片
听古诗文,来诵读客栈 songduke.com

 
9
0       分享    收藏
Random Article Link
小字 中字 大字
关闭
唐诗
支付订单
打赏6
6.00
微信支付
确定支付 6.00
唐诗白居易
感镜
白居易[唐代]
拼音 译文 音对译 生成图片 字数:50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顶部
向上
向下
底部

创作背景、简介

  此诗约作于元和七年(812)左右,作者时在下邽。诗人少年时期与比他小四岁的女孩湘灵相识,两人相知之深,相爱之笃。诗人早把湘灵视为终身伴侣,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阻挠,两人最终未成眷属。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诗人始终难以忘怀。有学者认为,此诗即是怀念湘灵而作。


译文

美人与我分别时,赠我的铜镜一直被我收藏在匣中。

自从你离开后,镜中再无如花娇颜,就像秋水中不见临水芙蓉。

许多年不曾打开匣子,因被氧化而变红的铜镜上已满是尘埃。

今日取出铜镜拂去尘埃,镜中照出我的憔悴面容。

照完之后,又拿着这把背面刻有双盘龙雕饰的铜镜再次叹息惆怅。


注释

经年:经过很多年。

拂拭:掸掉或擦掉。


简析

  《感镜》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四句就镜写所思,见铜镜而思念美人;后六句就镜写“我”,长年不开镜,打开后照见了憔悴的面容,而见到铜镜背后的双龙,又感于“盘龙成双人却单”,陷入惆怅。全诗通篇没有写一句相思,而又处处在写相思,含而不露,宛曲而有情致。


赏析

  这是白居易诗作中为数不多的情诗之一。诗人总是多情的,虽然封建礼教主张男女授受不亲,但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虽然反映男女之爱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但却有不少诗人冲破礼教束缚,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此类作品常有两个特点:一是所谓名为言爱情,而实际上另有所指,往往以爱情的不得意喻仕途的不得意。读这样的作品,应当照顾它的两层含义。二是此类作品在风格上大都含蓄委婉,属婉约一派。


  白居易的这首《感镜》是一首单纯的情诗,记叙了诗人与一女子分别后的相思之情。


  诗的前四句就镜写所思。起笔平实,直写美人以镜赠别,继而以“秋水无芙蓉”形容自己分别后寂寞的心境,睹物怀人情状,不言而自明。后六句就镜写“我”。诗人也许是怕对镜伤情,因而“经年不开匣”,以至于青铜镜已经被红埃覆盖了。可见诗人无心饰容,思念情深。但是诗人终于经不住相思之苦的煎熬,打开镜匣,将红埃拭去,以镜自照,哪知看到的却是自己憔悴的面容。这里就有“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接着,诗人生怕人们不懂似的,又补写一笔:“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原来诗人是感于“盘龙成双人却单”。这最后一笔诗人本是用以交代明白的,却又写得如此含而不露,让人回味再三,兴会不已,宛曲而有情致。诗人通篇没有写一句相思,而又处处在写相思,这种曲尽其妙的韵致非大手笔不能为。


编辑于:2025-08-02 14:44:41
听听别的 ×

收起评论区 (0条评论)
请点击 登录 后评论
如未显示登录状态,点此 刷新 页面
上一页
下一页
00:00 · 00:00   ·  录制于:2025年7月20日